Alexa

ESG投資布局》台泥、鴻海衝刺電池布局,提升在地供應鏈競爭力是挑戰

ESG投資布局》台泥、鴻海衝刺電池布局,提升在地供應鏈競爭力是挑戰
撰文: 鉅亨網/彭昱文     分類:ESG投資趨勢     圖檔來源:台泥提供 日期:2022-05-31

鴻海 (2317-TW)、台泥 (1101-TW) 等大廠積極轉型,跨入電池產業,且都計畫在台灣建立工廠;不過由於相較中國、日韓等,台灣電池產業規模目前較不規模,在關鍵原料自主能力或是供應鏈掌握能力也是挑戰,因此業者也積極與國內廠商合作,建立在地供應鏈以及擴大產業規模。

台泥與鴻海均在高雄投資電池廠,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預計明年第一季投產,年產能 1.8GWh,可生產約 2.4 萬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鴻海則規劃在橋頭投資電池包及電池芯的生產基地外,還有電動巴士、智慧城市等,四面向在高雄打造相關產業鏈。

 

不過,業界分析,由於目前國內電池產業缺乏上游的關鍵原材料,還是得仰賴國外進口,但原料與電池性能息息相關,因此得提高料源掌握度或是自主技術能力,但都是挑戰。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直言,雖然部分電池芯的原料在國內確實可以開發出來,但開發除了需要資金外,更關鍵的是人才以及時間;另一方面,由於國內電池產業尚未出現經濟規模,因此也難以吸引外商供應鏈前來投資。

 

以國內半導體產業為例,因為發展蓬勃,且有台積電 (2330-TW) 這個全球晶圓代工龍頭,才會吸引如此多的國外供應商來台就近服務,不過,目前國內電池產業規模尚未成形,自然難以吸引外商積極投資。

 

而台泥目前已與多家供應商合作開發,提升關鍵原料自主性,鴻海除了與國際大廠合作電池芯外,也透過策略結盟碩禾、榮炭,以及中碳等,強化相關材料布局,擴大供應鏈及產業規模。

 

延伸閱讀:

〈鴻海法說〉Model C 初期出貨上看萬輛 電池模組、LiDar下半年有新進展

〈台泥股東會〉張安平:已開始轉型為循環經濟股 未來邁向科技成長股

 

※本文授權自鉅亨網,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