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共聚COP29 宛如一場世界博覽會
在聯合國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架構下,有三個重要的會議;6月在德國UNFCCC總部舉行的波恩(Bonn)會議、9月在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紐約氣候週」( Climate Week NYC,或稱為高級別周)及11月舉行的「締約國會議」,也就是大家最熟知的COP氣候峰會。
今周刊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9) 現場直擊及報導
其中,COP是參與人數最多、最熱鬧的會議,除了UNFCCC多項決策會在COP拍板之外,另外,COP會議中,特別還規畫了「特色館」delegation pavilion,邀請各國、各國際組織或者是NGO,把自身的永續作為,在現場展現給全球看,同時也希望能促進彼此的交流。
在COP29,許多國家在這屆的特色館中,都強調少數民族、原生族群或在地文化的重要,整個會場,很像一個小型的世界博覽會,可以在此看到平常在主流媒體中,比較少出現的特色。
8大各民族特色一次看
1.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館中砂拉越(舊譯砂磱越)的原生民族,身著傳統部落服裝,手中的樂器叫沙貝琴(Sape),流傳超過兩百年,過去常用於治病儀式或是作為傳統舞蹈時的伴舞樂器。聽聽沙貝琴現場的優雅聲音:
2. 印度尼西亞
印尼的傳統服裝,特別可能是代表Minangkabau族或其他蘇門答臘地區的傳統服飾,金色尖形頭飾是一個重要的特色,通常象徵著身份,並且經常出現在傳統婚禮或文化活動中。印尼文化宣傳片,就是以這套服裝當主題,
3. 中國苗族
這是在COP29綠區的表演,中國苗族的傳統服飾。苗族的服飾以繁複的銀飾聞名,特別是女性的頭飾、胸飾和腰飾。照片中多名女性佩戴的銀飾象徵吉祥和祝福。
苗族服飾也常見鮮豔的紅色、粉色和藍色,並搭配精美的手工刺繡圖案,尤其在婚禮、祭祀或慶典場合穿著。
4. 阿拉伯民族
這是阿拉伯國家的傳統服裝,在COP29沙烏地阿拉伯館,這位男士腰間有一條帶有裝飾元素的黃色腰帶,代表其身份象徵,胸前的肩帶,用來裝子彈,據這位大哥說,冬天穿的是黑袍,夏天就換白袍。
4. 吉爾吉斯
中亞國家吉爾吉斯館(Kyrgyzstan)的接待人員,也許是融合東方及西方的臉龐,這兩位小姐,在COP29會場人氣頗旺。也許因為主辦國亞塞拜然在中亞,COP29有不少台灣陌生的前蘇聯國家,參攤都頗為熱鬧,吉爾吉斯就把一個類似蒙古包的帳篷,搬到會場,當做臨時會議室。
6. 韓國
韓國館怎會出現融合亞洲及歐洲的面孔?一到COP29的韓國館,我就問這兩個接待小姐這個問題!原來,他們是亞塞拜然人,因為喜歡韓國歌,唸了韓文系,利用COP29期間,打工賺賺外快,順便精進一下自己的韓語能力。
7. 亞塞拜然
地主亞塞拜然的場館,可能因為有免費的道地熱茶喝,又有一些大官到訪,因此人氣一直頗旺,跟中國館頗有拼面,這三個穿著傳統服裝的接待小姐,本來很優雅,但人一多,手忙腳亂,笑臉也越來越少。
8. 中國
COP29不只有國家館,NGO組織、甚至一些國際機構、倡議團體都有自己的場館。這是在11月15日在「信仰館」(Faith Pavilion),中國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也在COP29發聲,主題:融匯禪宗的智慧,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挑戰
中國這次參展陣容大,將近一千名代表,應該是規模數一數二的國家,China Pavillion取名「中國角」,不僅各國高官群聚,餘興節目也不少:漢服展示、剪紙藝術、書法展演,圖中著紅色漢服的女生叫朱丹鳳,年初就開始參加COP代表海選,在現場頗為活躍,還應邀參加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