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永續旅遊興起!國旅有哪些綠色景點值得慢遊?

永續旅遊興起!國旅有哪些綠色景點值得慢遊?
撰文: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 新北報導     分類:SDGs     圖檔來源:廖禹婷 日期:2023-04-19

疫情促使國人旅遊習慣轉變,數據平台LnData麟數據科技調查,更長天數、深度的國內旅遊正在興起。而貼近在地風土、強調生態保育的永續旅遊也開始走向大眾。

原森旅行社是全台首家獲得「金級環保標章」的永續旅行社。《環境資訊中心》跟隨原森旅行社今年推出的「EcoLife原森綠行動」計畫首發團,以新北雙溪為起點,帶你來一趟永續一日遊,看旅行社如何放下CP值的魅力,昇華傳統旅遊的同時也建立商業模式。

老街光陰 讓當地人講自己的故事

 

「雙溪是個100多年的老城市,蘊含非常豐富的人文與風土故事。」一日遊當天領路的大姐,是當地退休教師簡秀妍,大夥人從雙溪國小一路漫步,在導覽員的解說下,雙溪老街的百年光陰彷彿重新倒帶了一回。

 

若沒有親耳聽過地方的歷史文化,在經過「東和戲院遺址」時不易想像過去的娛樂文化曾經多麼繁盛,也無法領略「三忠廟」在地方形成信仰中心的歷史脈絡,更難以想像在小巷弄裡的一幢平凡建物,曾為地方重要醫療場域「雙溪醫院」。

 

雙溪過去農民與礦工多,曾經同時有五間打鐵鋪。簡秀妍說,打鐵是吃力不討好的體力活,早在2、30年前產業就漸漸沒落。仍在營業的只剩眼前僅存的一間,第二代經營者阿茂伯也在一年前去世,店舖目前的打鐵工作早已停擺,僅零星販售一些現成鐵具。

 

你可能也想看:文青網美朝聖必訪!全台12個綠建築秘境:這家捷運就能到,讓你彷彿置身熱帶雨林

 

位於雙溪的三忠廟是台灣唯一主祀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的廟宇,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攝影:廖禹婷

 

瀕危植物 讓遊客重新認識龍門沙灘

 

切換百年老街的歷史場景,來到貢寮區龍門沙灘,這裡除了常見濱海植物,也有不少珍稀植物都能親眼目睹,如基隆蠅子草及海米(學名:Carex kobomugi)。

 

近年來,龍門社區積極投入海洋環境維護及生態復育工作,淨灘之餘也推動外來種移除活動,如南美蟛蜞菊、裂葉月見草,希望透過實際行動保育海灘上的珍稀植物。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專案經理郭俊麟告訴我們一段小插曲:過去這片沙灘曾遭傾倒建築廢棄物,大型機具即將進場清理,卻意外發現這裡生長著台灣極度瀕危植物、睽違90多年不曾現身的「海米」。龍門沙灘是海米在台灣本島的僅存處所。

 

原森旅行社和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龍門社區發展協會的合作已久,過去舉辦過多次生態旅行。郭俊麟說,希望旅客不只是來堆沙包、衝浪,還可以了解沙灘上的植物。

 

你可能也想看:「潛水是為了讓人愛上海洋」,解封後別急著出國,這家B型企業帶你在台灣來一趟影響力旅行!

 

藉由移除外來種的活動,帶領遊客認識沙灘上的植物。攝影:廖禹婷

 

靠海為生的龍門,孕育了深厚的漁村文化底蘊,當地居民過去常靠「牽罟」[1]這種古老的捕魚方式作為主要經濟收入,因必須長時間在岸旁等待,衍生出了「牽罟飯」文化。居民在罟寮整理漁網或是外出勞務時,會以當地隨手可得的黃槿、血桐葉片包裹食材,再以當地採集到的鹹草做成草繩綑綁,做成可隨身攜帶食用的「牽罟飯」,包裝過程完全無塑。食材也是從當地或鄰近地取材,如龍門小魚乾、雙溪黑毛豬等。

 

居民在罟寮整理漁網或外出勞務時,會以當地的黃槿、血桐葉片包裹食材隨身攜帶食用。攝影:廖禹婷

 

跟上永續旅遊 擴大消費族群依然是挑戰

 

不難看出,永續旅遊行程文化底蘊紮實,是長期打基礎的工程。原森旅行社副執行長黃俊翰介紹,規劃永續深度旅遊需要靠人介紹,但貿然進入在地,很難和地方建立起信任關係。旅行社藉由所謂的「引路人」領頭。像是在雙溪發展永續旅遊,就是先拜訪當地生態旅遊協會,進而串連起有志推動地方深度旅遊的在地居民。

 

選定旅行地點後,旅行社也不急著設計行程,而是透過在地導覽員、社區幹部或返鄉青年等,先盤點出適合的觀光資源,再搭配解說內容串成具有特色的行程。有趣的是,黃俊翰說,同一條行程由不同導覽員解說,出現不同版本的故事是常有的事。這是因生長年代落差,即使生活於同一片土地,也累積出不同的生命經驗與記憶,反而能夠提高解說內容的豐富度。

 

永續旅遊講究感受地方風土人情及自然生態,不過行程的評估與設計仍以商業效益為考量,與一般旅遊產業無異。一樣會選擇森林遊樂區、原鄉等觀光資源豐富地區,卻不走大眾CP值至上的路線,黃俊翰直言,原森推出的行程背後都付出大量心力與時間,「成本勢必要反映在價格上」。

 

原森目前客群多落在約5、60歲的退休人士,具一定消費能力,也較有餘裕參與深度旅行。黃俊翰也坦言,目前仍在思考如何擴大消費族群,未來也考慮推出價格較低的行程吸引年輕客群。

 

註釋

[1]牽罟:漁民在魚群最密集靠岸時,會以一艘舢舨或竹筏將曳地網載運至海上撒網,並將曳地網兩端固定在岸邊,魚群被圍住後再由岸上數十人協力將魚網拉上岸。

 

※本文授權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