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百噸卡車每天碾壓、雨水侵蝕…工研院如何拯救台塑廠區路面,一招讓道路壽命延長8倍?

百噸卡車每天碾壓、雨水侵蝕…工研院如何拯救台塑廠區路面,一招讓道路壽命延長8倍?
撰文: 林信男     分類:SDGs     圖檔來源:記者林信男攝、工研院提供 日期:2022-10-20

重達百噸的卡車進進出出、24小時不間斷,這是台塑高雄仁武廠的日常,也是造成該廠區路面,必須頻繁修補的「難以承受之重」。

「(廠區路面)坑坑洞洞啊!特別是梅雨季、颱風過後,路上很多積水,柏油路面受損,受損後,強度變弱,重車再壓過去,造成坑洞,恐影響行車安全。」台塑企業仁武駐廠總經理室協理蔡奇麟表示。

其實,不只台塑仁武廠,台灣許多道路,都陷入「一修再修、一補再補」的無限輪迴中,「路平」往往只能維持一陣子,車輛輾壓、雨水、高溫,都對維持路面平整,帶來不少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上述問題,工研院已提出解方,將50%轉爐石、30%瀝青刨除料,搭配工研院研發的瀝青再生劑,融合為「抗車轍瀝青混凝土」,並與台塑仁武廠合作,於廠區部分路段鋪設,實際檢驗其強度;事後證明,採用「抗車轍瀝青混凝土」的廠區道路,即使每天承受重車輾壓,使用年限仍成功延長8倍。

 

選擇「V形大迴轉處」 用最嚴苛路段進行測試

 

雙方的合作,源自4年多前,台塑仁武廠進行內部改善案檢討時,請工研院南分院,協助解決重車輾壓,易導致廠區路面受損的問題。

 

經評估後,工研院便與台塑仁武廠,共同成立研究計畫,以廠區內200公尺左右的路面,作為測試區,盼藉由新技術,改善道路品質,延長使用年限。

 

而工研院挑選的測試區,可謂「自討苦吃」。因為,該廠區路段,不只重車進出頻繁,還是個「V形大迴轉處」,承受卡車輾壓的程度,特別嚴重。

 

「抗車轍瀝青混凝土」專案負責人、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業務總監陳志豪不諱言,「我們當初沒有十足把握,也跟台塑表達,不一定會成功。這裡進出車輛都是重車,而且24小時連續(進出),加上高雄氣溫較高,遇到雨天,(廠區)路面就容易壞。」

 

但,陳志豪認為,如果能在如此嚴苛的條件下,成功延長測試區的道路壽命,未來,當這項技術,要推廣至其他場域時,就相對容易。

 

▲▼從照片中可看出,台塑仁武廠採用「抗車轍瀝青混凝土」鋪設測試路段前(上圖)後(下圖)的落差。(圖:工研院提供)

 

測試路段使用迄今逾2年 未見明顯損傷

 

過去,工研院曾在協助中聯資源公司,進行材料評估時,發現轉爐石與瀝青刨除料結合後,有不錯的「抗車轍」(指瀝青路面承受車行輾壓的強度)強度,若搭配工研院開發的瀝青再生劑,做成「抗車轍瀝青混凝土」,效果更好。而這項技術,就被應用在台塑仁武廠的測試路段上。

 

為估算「抗車轍瀝青混凝土」,對延長路面壽命的成效,工研院以台塑廠區另一處,一條全新瀝青料舖設的道路,作為比較基礎,發現這條新路,歷經約3至6個月的重車輾壓後,就陸續出現破洞;而採用「抗車轍瀝青混凝土」的測試路段,使用迄今已超過2年,仍未見明顯損傷。

 

「以這個示範案例來講,用新的瀝青料鋪(路),大概3到6個月,就有破洞產生,拿3個月和24個月(「抗車轍瀝青混凝土」鋪設的測試路段)比較,就是8倍的使用年限。」陳志豪解釋。

 

對於「抗車轍瀝青混凝土」測試路段的成效,蔡奇麟也表達肯定之意,「已經使用2年了,路面看起來,還是非常平整,沒看到破損現象,感覺上,效果有顯現。」

 

▲結合轉爐石、瀝青刨除料,以及瀝青再生劑的「抗車轍瀝青混凝土」層(紅圈處)。(圖:記者林信男攝)

 

與傳統工法相比 成本低3成、減碳超過75%

 

除可延長道路使用年限外,「抗車轍瀝青混凝土」對於節能減碳,也有實質助益。以「抗車轍瀝青混凝土」成分之一的瀝青刨除料為例,陳志豪指出,只要有路面翻修工程,就會產生這類廢料,由於去化不易、嚴禁隨意棄置,許多瀝青廠,都堆置了超過10萬噸以上的瀝青刨除料,全台每年估計總量達1300萬噸。

 

此外,常被誤認為爐碴的轉爐石,其實是中聯資源公司,將中鋼煉鋼產生的爐碴再生處理後,取得綠建材標章的產品,每年產量約150萬噸。

 

陳志豪強調,「抗車轍瀝青混凝土」採用以上兩種再生料(轉爐石50%、瀝青刨除料30%),取代80%的天然砂石,讓施工成本,較傳統工法低30%,且能減少砂石開採、化石材料使用,比起傳統工法,減碳超過75%。

 

「轉爐石、瀝青刨除料、瀝青再生劑結合起來,可延長道路使用年限,又有減碳效益。」在陳志豪看來,許多「廢料」,只要輔以再生技術、妥善管理,就能成為「材料」;他期待,台塑仁武廠的測試路段,可發揮示範作用,讓「抗車轍瀝青混凝土」擴及更多場域,成為兼具「路平」與「減碳」成效的最佳方案。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