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時,全世界電動車市場,日本車廠包辦七成以上,一度高達九成,包括全球首輛大規模量產的電動小客車 Mitsubishi i-MiEV,還有蟬聯多年電動車霸主的 Nissan Leaf。十年河東,電動車版圖已徹底逆轉。
2022 年全球純電車銷量(1~11 月累積)達 680 萬輛,比亞迪為首的中國車廠占了 290 萬輛,特斯拉領頭的美國車廠有 210 萬輛,福斯與雷諾等歐洲車廠貢獻 120 萬輛,大致呈現 40%、30% 到 20% 局面。
以汽車龍頭豐田為首,加上本田、日產等日本汽車集團,全年售出純電車僅 20 萬輛左右,約占總市場 2%~3%,如無意外,全年結算不會超過 5%。究竟為何會有如此劇烈翻轉?
中、美、歐車廠全面電動化
除了電動車零件較少,使新興車廠快速進入,搭上全球減碳趨勢,更加速腳步。對傳統車廠來說,原本寄望改善燃油效率的柴油引擎,2015 年福斯「柴油門」排氣造假事件後,情勢翻轉,使車廠轉去大力開發純電車。
這兩個因素粗略解釋了中、美、歐車廠快速電動化的原因,但為何日本車廠沒有跟上節奏?福斯爆發柴油門之後,歐洲政府開始著眼下個減碳方針,但柴油撞牆,油電技術又追不上日本,歐洲政府決定一口氣跨越「低碳排」,直接升級到「零碳排」,全力補助純電車,設法將減碳與汽車產業拉到同一陣線。
▲ 2022 前三季純電車銷售排行前五名。
日本政府則相反,眼看歐洲柴油出事,他們決定力挺油電技術,推出「低碳環保節稅補助」,讓純電、油電和氫電車同享補助。從日本社會角度看,本來就有相對低碳排的油電車,又缺乏歐洲那樣普遍的再生能源基礎,對大量生產鋰電池,再用燃煤發電幫車輛充電這件事,日本企業並不視為減碳好方法。
但這角度也產生盲點,畢竟日本市場僅占全球車市 5%,當車廠著眼保護油電車及本土市場時,可能要承擔錯失全球汽車市場趨勢的風險。相對緩慢的電動化過程,本田喊出 2040 年停售燃油車目標,豐田則認為單押電動車並非良方。
若將時間軸拉長看,日本車廠無疑是將電動馬達帶進汽車領域的開拓者,20 年前油電車及 10 年前純電車,都是日本車廠領頭。2010 年,電動車僅占新車銷售不到 1%,然當電動車終於突破全球新車市占 10% 大關時,日本車廠卻幾乎消失。
中、美、歐車廠之所以不惜重資,全力衝刺電動車,很大程度就是因為日本油電車太強大,讓其他車廠直接放棄掙扎。時至今日,電動車雖然發展快速,但要全面取代油電車並不容易,究竟這場油電轉型大戰,誰能笑到最後,我們都在棋局中,見證歷史。
※本文授權自科技新報,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