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太陽能只是第一步,真正關鍵在於「管電」!台灣微網如何讓每個用電單位都能當主角

太陽能只是第一步,真正關鍵在於「管電」!台灣微網如何讓每個用電單位都能當主角
撰文: 創業小聚/游昊晴     分類:其他綠能     圖檔來源:侯俊偉攝影 日期:2025-04-15

工廠要擁有一套太陽能發電的設備,其實不難。「真正的關鍵是——發電之後的那些電力,該如何管理?」台灣微網科技(以下簡稱台灣微網)創辦人李庭官說。

台灣微網聚焦於能源調度系統,讓企業只需付費即可擁有一套能自動調節電力、降低電費、確保供電穩定的系統。無論是工廠、商辦或校園,都能透過微電網靈活調配太陽能、儲能與市電,避免停電風險,同時降低用電成本,讓綠電發揮最大價值。

 

微電網:可獨立運作的小型電力系統,能自給自足,也能與主電網連結,通常包含多種分散式發電源(如太陽能、風力等新能源)、儲能設備與能源管理控制系統。當電網不穩時,微電網能自動調節,提升供電的可靠性與穩定性。

 

台灣微網已入選Garage+星艦計畫與台大創創加速器,目前正進行Pre-A輪募資。「我們不只是建置微電網,而是幫助客戶『管好電』,讓綠電發揮最大價值。」營運長王懷賢表示,透過能源調度,微電網能減少浪費、提高經濟效益,為台灣帶來更智慧的電力管理模式。

 

台灣微網:電網不只是穩定,更要靈活與韌性

 

企業、工廠、甚至商辦大樓,電力中斷的風險都可能帶來巨大的損失。想像一座工廠,當主電網因颱風或地震受損,設備停擺、生產線停工,甚至冷藏庫中的原物料報廢,這些損失往往難以估算。再生能源雖然是未來趨勢,但其波動性也是挑戰:若太陽能與風能發電不穩,如何確保不影響日常營運?

 

這時,微電網便成為解方,透過自主調度能源,讓企業或社區擁有穩定、彈性的供電能力。

 

「電力不僅要穩定,還要具備韌性,並且能夠靈活調度再生能源。」李庭官強調,傳統電力系統採取集中式管理,由大型發電廠供應電力至各地,雖然具備安全性,但當遇到突發狀況或需要調整用電策略時,卻缺乏彈性。

 

微電網則不同,它是一種分散式能源管理模式,能夠自主運作,亦可與主電網連結,讓用電用戶有更大自主權,不僅能靈活調度再生能源,還能確保電網不穩時供電不中斷。

 

「大家總是在討論電夠不夠、要不要開發新電源,但關鍵其實是供電不平衡,這才是造成停電的主因。」他指出,過去台灣的能源系統過於集中,政府依賴台電透過集中式電網管理所有發電資源。然而,隨著分散式發電崛起,電網需即時平衡供需,傳統調度模式難以應對。

 

「台灣現在有686家再生能源發電場,但隨著案場數量增加與分散,只靠台電來管理,是不合乎效率的,而是要鼓勵民間管理自己的微電網,會更為有效率。」在王懷賢眼中,台灣的能源問題如同「房間裡的大象」,明明存在,卻未被真正正視。

 

正因如此,台灣微網看準微電網的發展趨勢,並強調分散式管理的必要性,推出μGridEMS邊緣端軟體。

 

這是一個讓用戶可以自主管理能源的平台,企業或工廠可以設定用電優先順序,例如:當電價高峰時,優先使用儲能設備供電;當主電網斷電時,系統可立即切換至微電網模式,確保關鍵設備不受影響。這樣的智慧調度不僅提升能源管理效率,也讓企業在電力調度上更具彈性。

 

台灣微網的μGridEMS邊緣端軟體為開放平台,採取雲地混和架構,地端控制器為標配方案,需雲端網頁或API串接,可選配提供服務讓電力調度更智慧化。台灣微網科技團隊提供

 

μGridEMS包含兩大核心系統:

 

邊緣控制器(Edge Controller):負責電力調度與穩定供電,內建AI演算法,可根據電價與用電需求進行尖離峰調度,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當主電網停電時,能即時接管供電,並持續維持電壓與頻率穩定,確保設備正常運作。

 

EMS Web能源管理系統:透過視覺化介面,提供即時用電監測,顯示電力潮流、設備狀態,並可設定調度模式、排程與參數,甚至生成用電報表,讓企業管理者更容易掌握能源狀況。

 

雖然μGridEMS採用了AI技術,卻並未完全依賴雲端。「停電時,不能等AI來救我們,因為它還在雲端上。」王懷賢強調。因此,系統採取地端與雲端並行策略,即使網路斷線,關鍵電力調度仍可持續運行,確保企業與社區供電不中斷。

 

台灣微網的微電網解決方案,讓用電單位不再只是「被動接受供電」,而是能夠根據需求靈活調配能源,在穩定與經濟效益之間取得平衡。隨著再生能源滲透率逐漸提升,這樣的智能電網模式,將成為未來能源管理的重要關鍵。

 

EMS Web為網頁系統,電腦和手機皆可使用瀏覽器開啟。台灣微網科技團隊提供

 

此外,台灣微網的電力調度系統主要分為AI經濟化調度與韌性化調度兩大類:前者協助企業在電價波動下以最佳成本用電;後者則確保關鍵產線即使遇上停電仍能運作。

 

例如,某製造業客戶透過微電網自主調配儲能與用電時段,大幅降低台電電費,甚至能依生產計畫靈活設定電池充放電。「產線不能停電,因為一旦停電,造成的損失可能遠超節省的電費。」李庭官表示。因此,當台電發生異常時,台灣微網的技術能即時補足電力,確保生產不中斷。

 

台灣微網以B2B商業模式為主,在2024年曾協助多所大學進行校園微電網規劃,負責電力系統設計與顧問工作。同年,獲選基隆市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與地方政府進行機車微電網創新研發,包括微電網控制器及客製化能源管理系統開發。

 

目前,除了地方政府,客群同時涵蓋設備商、系統整合商、大型企業等,並且產品方案已獲多家企業客戶選用導入案場。

 

商業模式則為「先賣斷、後訂閱」,降低客戶負擔。「我們的軟體不僅能幫助設備商建立商業模型,還能提升市場競爭力。」李庭官表示。維運服務採非強制訂閱,客戶可依需求加購監控等功能。他補充:「能源合作動輒10幾年,信任度是關鍵。」

 

從機械工程到微電網創業:創辦人的跨界能源之路

 

作為一名典型的機械系學生,李庭官從未想過,會在電力電子與微電網領域找到舞台。

 

「我學的是如何設計電腦外殼,根本不需要插電,但不知為何,最後竟然走上了電力電子的道路。」他回憶起第一份工作,景氣低迷的年代,他在中興電工任職,該公司決定投入新能源,特別是氫能與電力系統。他在新型空調與能源設備之間來回嘗試,2年後,公司確立了氫能的發展方向。

 

「台灣當時根本沒人在談微電網,我們卻已經開始做了。」李庭官說,這份前瞻性讓他們成為國家級計畫的推手,技術與歐洲並駕齊驅。然而,他逐漸意識到商業化的困難。

 

「當時技術太先進了,市場還沒準備好,大家只是埋頭做研究。」李庭官團隊的目標是實現90%再生能源比例、保留10%的可調度穩定電源,確保電網穩定,避免大規模停電風險。然而,90%比100%更具挑戰,「100%很簡單,只要太陽能、儲能無限擴大就能達成,但90%卻要讓系統真正運作起來。」

 

這段經歷讓他認識到,技術突破只是第一步,關鍵在於如何整合既有電網,使新能源成為可行的解決方案。他因此對微電網產生興趣,甚至利用業餘時間自學電力電子,尋找更彈性的能源管理方式。

 

見證台灣微電網的市場需求,李庭官最終決定自己創業。2023年10月,他創立台灣微網,陸續有老客戶回流,其中包括日本代理經銷商VRIOSTOR,「我的客戶幾乎都是過去認識的人,這讓合作進展得非常順利。」

 

與李庭官背景截然不同,王懷賢的職業生涯橫跨資管與顧問業。他曾在野村総合研究所擔任顧問,專注於政策溝通與長期規劃。「做顧問久了,會發現策略與執行之間有巨大落差。策略再好,執行不到位,價值就大打折扣。」這讓他意識到,自己更適合在技術與需求端間搭建橋樑,最終選擇投入能源產業。

 

在台達電子任職期間,王懷賢深入能源產業,目睹市場的兩極化,「外界以為能源產業很賺錢,但其實數位轉型速度極慢,技術門檻極高。如果不尊重這些技術,前期發展再快,後期可能賠得更慘。」這樣的觀察讓他下定決心加入台灣微網,與李庭官共同推動更穩定、智慧的能源解決方案。

 

 

預計上半年完成Pre-A輪募資,台灣微網接下來如何扛起全台能源挑戰?

 

公司成立於2023年10月,如今已完成新台幣200萬元的種子輪募資,2024年8月再獲500萬元天使輪投資,資金來自原始股東增資、新增營運長及員工認股,並引入天使投資人。

 

目前,台灣微網已入選Garage+星艦計畫和台大創創加速器,並正進行Pre-A輪募資,計劃用於擴展市場,以及研發控制器的氫能應用,包含產氫、氫燃料電池,進一步提升微電網的經濟價值與韌性。

 

「未來的關鍵不只是『誰來發電』,而是如何讓電力調度更有效率。」透過技術與市場機制,台灣微網希望為產業提供更靈活的能源解決方案,強化電網穩定性,同時讓企業的電力管理更具經濟效益。

 

李庭官說,「能源挑戰不會消失,但如果大家都能管好自己,未來的電網就能更穩定。」這正是台灣微網押注微電網的關鍵理由,讓每個用電單位都成為解方的一部分,而非問題的一環。

 

創業快問快答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很多事情是一開始沒有想到,也沒有想的那麼清楚的,但踏出第一步之後,也包含自己很多的思考、也跟神明有很多的討論,很多事情奇妙的就自然展開,客戶、員工都陸續的出現。 過程中還是有很多要思考決策的點,但回到根本,自己的專業度跟服務品質要夠好,才有機會打入市場,公司要獲利、要存活當然是最重要的,但一定要確保股東、員工、甚至客戶大家是在同一條船上,才有機會持續往前。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你們怎麼跟台達電/大同/中興電工競爭? 台灣微網的「微電網邊緣控制器+能源管理系統」,不綁定任何硬體,而是協助所有設備廠商、用電大戶,將包含太陽能、儲能、發電機、UPS等電力設備進行整合調控,最大化經濟效益及提升電網品質。微電網是能源轉型接下來的趨勢,跟這些大公司並列是我們的榮幸,但與其說競爭,我們更強調跨界合作,共同提供客戶最佳的解決方案。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台灣微網雖僅成立1年多,但已經以專業實力,與許多國內外儲能廠商、SI 建立合作,並達到初步的損益兩平。過程中也感受到需求的強勁,近期我們還是會開始進行募資,資金主要用於作為人才招募,投入新產品線及技術的研發,台灣許多產業如半導體、電子業,都需要穩定的電力,因此電力穩定、韌性技術會是我們持續投入深耕方向,而一些新型應用,像是綠氫生產、氫燃料電池微電網等,也是我們在探索的業務方向。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
1. 開放合作、創造雙贏的心態跟行動模式 —> 創造各種業務合作機會
2. 專注:專注在最擅長的微電網專業 —> 讓小團隊有最大發揮效益
3. 精實創業:彈性的工作組織、專業的工作團隊,加上各式數位工具協助,高效的團隊,是小團隊與大公司競爭的關鍵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台灣微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microgrid technology Co., Ltd.)
成立時間:2023年
產品名稱:μGridEMS

 

※本文授權自創業小聚,原文:停電時,不能等AI來救!台灣微網用微電網+AI,解決電力不平衡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