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被中國逼出新路!昔日太陽能廠台特化,如何翻身成半導體特氣龍頭?台積電也是它客戶

被中國逼出新路!昔日太陽能廠台特化,如何翻身成半導體特氣龍頭?台積電也是它客戶
撰文: 數位時代/孫嘉君     分類:其他綠能     圖檔來源:蔡仁譯攝 日期:2025-02-13

12月下旬,強勁的海風吹拂著彰濱工業區,裡頭座落著半導體先進製程所需的特殊化學氣體生產基地——台灣特品化學(下稱台特化)的研發總部及廠區。它名列全球前4大量產矽乙烷業者,建立全球最大的矽乙烷單一生產線,打入台積電並外銷至6個國家。

太陽能廠如何轉型為半導體級特氣供應商?

 

成立於2013年的台特化,曾有一段曲折跌宕的過去。前身為太陽能多晶矽原料廠科冠能源,在中國業者殺價競爭、母公司財報問題衝擊下,轉型拆分而出的台特化,以原公司廠房設備生產半導體薄膜沉積製程使用的矽烷類氣體;

 

前期研發歷經漫長虧損、瀕臨倒閉,所幸營運一路向上成長,在2018年獲中美晶集團注資入股3成,隔年獲台積電表揚為優良供應商,並於2024年9月上櫃。

 

中美晶暨台特化董事長徐秀蘭肯定台特化的掛牌,代表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本土化、進口替代的可能性,期許台特化進入資本市場後提升能見度,被外國客戶看到,也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

 

台特化總經理張雄飛在《數位時代》專訪時,就讚賞徐秀蘭:「她從第一天就告訴我:『你不要光看一個小點,要看的是全球。』雖然我們現在很小,但我們的視野已經看向全球!」

 

張雄飛分享,半導體級特氣製造是「大企業不屑做、小企業做不來」的生意,因為投資成本高昂且回收週期長,「原料認證時間動輒數年、每支產品單項營業額又不大。」形成高進入門檻;而即使做出了產品,半導體特氣長年由國際大廠供應,從受客戶信任到採用,也耗費時間心力。

 

此外,環境安全法規嚴格,取得合法特氣生產用地須突破重重關卡,亦是新進者會面臨的障礙。張雄飛指出,台特化的用地儲備已可滿足未來10年發展的需要。

 

越級獵才也要練功,「鋼瓶貴如車」全程嚴控

 

獲取高階研發專業人才是另一項困難。張雄飛說,台灣雖有化工、石化產業,但在特氣領域少有相關人才,打從公司設立開始,就成立研發處自行培養,雖然學習曲線漫長、育才成本高,「但我們相信若沒有自己的技術,就會一直依賴外商的技術,終究還是受制於人。」

 

張雄飛表示,從特氣研發生產所需的精餾純化、合成反應,到包裝鋼瓶的氣體充填、倉儲管理與運輸,台特化都從零建立起完整機制。

 

走進台特化的倉庫,陳列著一支支形似瓦斯桶的鋼瓶,看似不起眼,每瓶承裝的矽乙烷氣體卻要價將近1輛國產車。有些準備出貨、有些從半導體廠用畢送回待再次充填,每支瓶身上都有QR code,這是台特化自行開發的智慧管理系統,如同「生產履歷」一般,掃碼便能追蹤3,000多支鋼瓶的流向。

 

陳列著一支支形似瓦斯桶的鋼瓶,看似不起眼,每瓶承裝的矽乙烷氣體卻要價將近1輛國產車。蔡仁譯攝

 

每支瓶身上都有QR code,這是台特化自行開發的智慧管理系統,如同「生產履歷」一般,掃碼便能追蹤3,000多支鋼瓶的流向。蔡仁譯攝

 

「兄弟們」槍口對外!拚光電、AI攻美日飯碗

 

張雄飛說明,台特化位處台灣西部走廊的中心,車程2小時內便能送達北中南的科學園區,比起從國外進口,不僅大幅減少碳足跡,也省下碳關稅。張雄飛解釋,就像食材有保存期限,特氣放久了活性會下降,台特化配送給客戶的氣體,距保存期限通常都有95%以上時效,也是在地供應的好處。

 

另一方面,一反外界對化工產業污染耗能的印象,張雄飛表示,台特化在2025年初太陽能發電使用占比將達到83%,未來以碳中和為目標。並且,台特化也訂定了5年的「數位轉型計畫」,內部正在討論規畫如何導入AI及數位化技術,例如運用於廠區巡檢、自動化灌充等。

 

台特化也積極開發新一代產品,例如與僑力化工歷時3年合作開發的無水氟化氫,這個是用於乾性蝕刻及清潔等製程的戰略物資,現階段由美國、日本等少數國家壟斷,自產有助於國內的供應鏈韌性,預計在2025年開始放量及貢獻營收,是下一個成長引擎。

 

張雄飛強調,半導體特氣同業之間各有所長,「與其說是對手,更像兄弟。」他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這個領域,期待整個產業鏈一起做大做強。

 

台特化位處台灣西部走廊的中心,總經理張雄飛表示,車程2小時內便能送達北中南的科學園區。

 

台灣特品化學總經理張雄飛。蔡仁譯攝

 

台灣特品化學

總經理:張雄飛
成立:2013年
上櫃:2024年9月
產品服務:半導體特殊氣體製造及代理
產業地位:建立全球最大矽乙烷單一產線
營收:2024年營收新台幣8.74億元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