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台灣大未來》童子賢:AI推升電力需求,光靠太陽能還不夠

台灣大未來》台灣在AI產業地位是「自己努力掙來」!和碩童子賢提「能源黃金比例」解決電力難題
撰文: 王子承     分類:其他綠能     圖檔來源:陳睿緯 攝影 日期:2024-06-27

《今周刊》週四(6/27)舉辦2024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也以「AI新革命,翻轉新思維」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童子賢先是引用電影《一代宗師》中的台詞:「不能只看眼前路,沒有身後身」形容這一波AI浪潮,他分析AI將帶來許多產業機會,不只是一個產品而已,而是一個新技術潮流,「未來AI就會像水一樣無所不在,影響所有產品服務。」他也以大航海時代來形容未來AI時代,「有機會,但要冒險。」

 

除了為產業帶來商機,未來AI更上升到國家競賽的層級,童子賢舉例,在未來國家之間較勁時,AI會成為關鍵因素,「就像是一方使用2奈米運算AI,另一邊用14奈米,大家猜哪一邊會贏?」

 

 

童子賢分享,近6-7年AI技術出現大突破,主要在於Transformer模型、這個模仿人認知行為的模型出現,再加上導入聊天(Chat)功能的Chatgpt,才讓AI真正普及,整個過程與個人電腦產業發展如出一徹。

 

童子賢提到「以前電腦只有工程師、設計師使用,是賈伯斯、比爾蓋茲,創造出個人電腦,讓電腦從冷冰冰的大箱子走下神壇,讓全民分享運算成果、達成數位民主化…後來電腦彼此相連,更引發了網路革命。」現在AI技術發展相當迅速,他也舉例3年前使用AI處理語言翻譯、大概需要2小時,而現在帶有NPU(神經網路處理器)的筆電,只需要2分鐘就有同樣的運算結果。

 

台積電用電量佔台灣7%!AI推升電力需求,光靠太陽能還不夠

 

而談到台灣在AI領域的地位,童子賢也提到剛結束、熱鬧非凡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背後代表的是台灣除了台積電以外,第二座護國群山。

 

「台灣在全世界發展AI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地位,是自己努力掙來的。」他分析這次來的許多國際業者,從以前往其他地方跑,反而現在於台灣出現,代表台灣正在慢慢呈現堅強的實力基礎,「就像黃仁勳講的,台灣正在AI浪潮最核心地位。」

 

不過隨著AI的普及,對電力的需求迅速增加。童子賢觀察,台積電過去佔台灣整體用電量,從幾年前的3.5%增加到現在的7-8%,雖然用電增加,但替台灣帶來國際地位、產值,以及創造財富。

 

至於市場上最關心的用電部分,他指出現在台灣雖然太陽能在正中午能夠提供高達23%的用電,但因為並非基載電力,太陽能在雨天、夜間、颱風天都會變弱,因此整年來看太陽能發電僅占全部的4.6%。

 

夜間低排碳的發電,則需要核能去承擔,「就算是用儲能,但中間可能還是會有電力耗損,發的電還要打7-8折。」他憂心提到,未來若把核三廠關閉,等於台灣可能有接近98%的發電都會排碳,因為半夜沒有太陽能、風力僅佔少部分。

 

 

台灣正在AI浪潮核心地位 很多國家都眼紅 延續競爭力2解方

 

因此童子賢提醒,現階段全世界都在盡全力發展AI,雖然台灣在產業鏈擁有先天優勢,「但擁有優勢不去強化,反而去弄條件、卡卡的挪來挪去,有天優勢可能會不見。」他提到,現在想要爭奪台灣地位的不只是敵對國家,甚至有些友好國家也不爽先進製程都在台灣。

 

至於未來的解方,他認為,應該是要向國際宣傳「台灣有穩定、又好用的用電,從業人員又有競爭力,我們要從人才與生態系統結合,才能讓競爭力延續。」

 

童子賢以舉歐洲瑞士為例,在一片青山綠水中仍有50%發電量來自核電,其他也使用太陽能、水力發電,「我們可以參考瑞士、但不要參考德國,因為德國土地是台灣10倍。」

 

 

童子賢肯定綠能政策:100%核能是錯誤的 要找出能源黃金比例

 

最後童子賢也肯定過去綠能政策的推動,「讓我們在選擇時,不是只能選擇核能,我認為100%核能是錯誤的選擇,要找出能源的黃金比例。」

 

不過他也提到,因為廢核的關係,讓蔡英文政府任內的排碳係數比馬英九政府時期高,近日台灣在國際氣候評比上也排名全球倒數第七,童子賢呼籲,2050淨零碳排,是全球都要面對的問題。

 

童子賢分析,未來台灣若在能源使用上達到黃金比例,就可以在國際上達到資優生等級,至於比例上,可以採取3成綠能、3成核能的低碳排發電,至於其他3-4成則採用火力發電,他指出這樣的配比,等於有近7成來自基載電力,「未來像是氫能、潮汐、地熱發電,可以逐步取代4成的火力發電、減少碳排。」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