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要地瓜還是要光電?彰化「低地力」農地想設地面光電專區,如何兼顧農漁生產?

台灣困局》農地篩選、廠商遴選、監督除役不明確  「低地力」圈地種電  綠能發展區爭議難解
撰文: 陳子萱     分類:太陽能     圖檔來源:攝影/ 陳睿緯 日期:2023-08-16

為衝刺光電目標,經濟部「綠能發展區」政策,將從「低地力」土地篩選出光電專區,鬆綁農地種電限制。

但劃設原則、區位範圍、參與機制仍不明,就準備倉促上路,引發國內超過八十位學者連署反彈。

八月溽暑,走進彰化縣大城鄉的田間小路,放眼望去,一排排翠綠種的是花生。而從空拍俯瞰,盡是方正整齊的耕地,上頭除了花生,還有大片的地瓜田,偶有幾處種植有機蔬菜與水稻。另一旁的田埂裡,三位農工正在豔陽下埋首採收,成箱的台農六十六號地瓜,準備送往合作農場。

 

不過,這般田野景象可能在不久後被光電板覆蓋。

 

大城這片位於台十七線以西、約三三九公頃的農地,被經濟部瞄準為國內首座光電示範區。今年初,農業部盤點此地,列為農漁業經營條件不佳的「低地力」土地,並將由經濟部劃設第一座光電示範的「綠能發展區」。未來在區內,經能源局遴選廠商後,再交由地主決定是否租地,讓業者進入當地發展光電。

 

 

台灣低地力土地分布概況

 

 

草案倉促上路  引來學界反彈

 

「我沒有要種電啦!」今年七十七歲的許爺爺,從小就在大城務農,家族傳下來的田,現正種著地瓜與水稻。他操著台語憂心地說,農地鋪了光電會太熱,光照與汙水不只影響土壤狀況,也會牽連到鄰田的收成,在種田的人來看,沒人想種電。

 

一旁的許大姊聽到大城農田被政府劃為「低地力」,也忍不住直呼「黑白講!」她說,大城的地瓜品種多元,從台農六十六號地瓜,到日本引進的栗子地瓜,每塊田幾乎都是一年兩收,內銷訂單和契作接不完,何來的低地力?

 

這些場景與對話,似曾相識,光電與農爭地的矛盾,僅是換個地方重新上演。這一次,政府配套機制與溝通做足了嗎?

 

為了達到二○二五年光電二十GW(百萬瓩)目標,目前仍有二.一五GW的缺口須加緊衝刺。經濟部預估,至少還要再找二一五○公頃的土地來做地面型光電。除了從既有的漁電共生專區、不利耕作區、台西工業區土地持續推動外,中央也再祭出新解方為光電闢地。

 

今年六月,經濟部推出「綠能發展區」政策,並協同內政部鬆綁《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以下稱《非都》)的農地種電限制,加速專區的用地取得。同時,由農業部盤點全台農漁業經營條件不足、分布於台十七線以西俗稱「風頭水尾」的低地力土地,共約五五○○公頃,排除生態敏感地區後,約有一一二二公頃,可優先作為綠能區潛在用地。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