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2025全球永續大獎(Reuters Global Sustainability Awards 2025)揭曉,台灣廠牌歐萊德獲得「淨零營運轉型獎」首獎與「淨零供應鏈減碳獎」,成為全球參賽業者中唯一雙料冠軍。
經濟部9月26日公布「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提出未來10年(2025年~2034年)用電需求評估與電源開發規劃。在考量AI科技發展、半導體產業擴廠、美國對等關稅實施及深度節能推動等影響下,預估未來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為1.7%。
國際永續專業網站 edie 於今年 8 月 發布最新洞察報告《2025 年永續報告與溝通洞察》(Sustainable Reporting Insights 2025)。內容指出,在全球淨零轉型壓力下,投資人與監管機構對於企業永續資訊揭露與數據品質的要求日益嚴格,單純的合規揭露已不足以建立信任。 企業必須同時兼顧「透明揭露」與「有效溝通」,並針對不同利害關係人建立清晰的語言框架,才能避免漂綠質疑並發揮最大影響力。
科技巨頭瘋狂競逐的 AI 賽道,如今燒出意想不到的錢坑「電力」,甲骨文(Oracle)最新財報揭露,為滿足 AI 運算需求,單季資本支出竟飆到 85 億美元(約台幣 2,700 億元),執行長更直言「電力是最大挑戰之一」,這股驚人的用電焦慮,意外點燃潔淨能源的投資商機,帶動相關 ETF 飆漲。
被視為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前哨戰的紐約氣候週(Climate Week NYC)預計9月下旬展開,台灣氣候行動網絡(TCAN)、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等NGO團體 17日宣布將聯合出席。 TCAN總監趙家緯指出,今年紐約氣候週有3大重點,包括督促尚未提出最新「國家自定貢獻」(NDC 3.0)的國家盡快提出、聚焦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與高碳排產業轉型,以及對美國氣候政策倒退的全球回應。
隨著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與淨零轉型成為全球共識,環境、社會與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已成為企業不可迴避的核心議題。這股ESG趨勢,已不只是停留於倡議階段,也受到資本市場的驅動。
面對全球淨零挑戰,AI 正成為企業減碳的新利器。電源供應大廠光寶科技與雲端巨頭亞馬遜 9月11日在亞太永續博覽會「AI 淨零新路徑高峰會」上指出,AI 與雲端工具能讓過去繁瑣的碳盤查,得以在短時間完成,並協助產業鏈快速找到減碳突破口。同時也回應必須正視 AI 高耗能帶來的挑戰,為產業描繪出邁向淨零永續的新路徑。
台泥(1101)9月5日正式發布2024永續報告書,以及首份《公正轉型報告》,這是台泥自宣布轉型為集團控股公司首次整合呈現全球事業體的永續作為與ESG績效。台泥並推出「TCC AI導讀機器人」,協助投資機構與研究單位快速理解複雜資訊。
在人工智慧(AI)迅速發展時代,資料中心基礎建設需求日益提高,用電、算力需求大增,如何有效管理能源使用、ESG並兼顧技術發展,已經成為企業必備課題,更是獲得國際訂單的關鍵。
今周刊編按:台灣綠電市場正迎來快速成長的新階段。在AI、半導體與電動車等高耗能產業推動下,用電需求持續攀升。經濟部預估,2030年全台用電量將突破3,343億度,其中綠電需求將首度突破千億度。 看準趨勢,天能綠電已搶先與多家半導體、電子與金融大廠簽訂長期合約,為未來十年奠定穩定成長基礎。但由於售電本質毛利不高,加上競爭者急速增加,也使價格波動和壓力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