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最近很忙,宣布捐出30億元,協助台灣三年內訓練300萬名區域防衛的黑熊勇士,還要培訓出30萬名民間神射手,目標是凝聚台灣防衛力量,宣示全民皆兵、抵抗中共侵略的決心。
「永續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責任,不可以將資源在我們這一代耗竭掉。」 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說明,「我們過去是線性耗竭式經濟,包括資源耗盡、土地劣化、氣候變遷,讓大家嘗到苦果,希望用循環可持續式經濟,例如資源循環、農業永續、糧食安全等,保留更多資源,讓下一代可以享受比我們更好的環境。」
烏黑毛皮、胸前一道V字白色花紋,這是台灣唯一原生熊科動物──台灣黑熊的正字標誌。台灣黑熊是國內重要保育物種,牠們不僅是山林的王者,也成為台灣社會的精神象徵。 然而近年來,黑熊活動範圍逐漸向低海拔擴張,與人類生活圈重疊,黑熊誤觸陷阱與入侵事件頻傳,也讓「人熊衝突」成為新的保育課題。我們準備好當「友熊國」的居民了嗎?
時序回到2022年5月,編號568的台灣黑熊在異地野放後,返回大雪山原棲地的途中,遭原住民獵人祖孫射殺。牠的死亡震驚全台,也讓人熊衝突與保育政策再次浮上檯面。《未完的旅程》作者蔡惠萍將事件抽絲剝繭,發現其背後不僅是保育難題,更牽動都會與山村、原住民族與政府之間的矛盾。568未能走完的返家之路,如今也成為台灣社會必須面對的未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