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的匱乏驅動了全球各地的衝突與飢荒事件。不管是開發中國家或是已開發國家,水資源的污染與匱乏都已經是經濟的長期嚴重威脅。
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正於埃及夏姆錫克召開,今年在戰爭、能源危機、通膨與極端氣候多重因素下,索馬利亞、海地及巴西等多國出現飢荒。糧食危機成為本屆峰會的關鍵議題,主辦國埃及更將11月12日定為「調適與農業」主題日。
「非洲國家要團結!我們不會被打敗!」泛非洲氣候正義組織(PACJA)在11月12日,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期間的示威行動中吶喊,並且手拿標語:「乾旱、水災、飢荒、流離失所是非洲的新常態」。
今周刊編按:中國2022年人口出現萎縮現象,為超過60年以來頭一遭,上次中國人口出現年減,是在大躍進飢荒後,而這次的歷史轉折意味著未來人口數長期下降的開始,預估印度將在今年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2011年《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中,中國官方首次承認:1960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減少1000萬,但當時迴避了1959年至1961年長達3年大饑荒期間非正常死亡總人數。
非洲南部國家納米比亞(Namibia)發生百年一遇的嚴重乾旱,近半數人口陷入飢餓。為了應對糧食危機,中央政府計劃宰殺大象、斑馬、河馬等723頭野生動物,供民眾充飢。據悉,目前在政府承包商與專業獵人合作下,已捕殺157隻野生動物,預計可提供超過5萬公斤的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