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轉型迫在眉睫,根據再生能源研究顧問公司英富霖(InfoLink)分析,除了儲能,太陽光電、離岸及陸域風電皆無法達成「2050淨零碳排」政策目標,台灣綠能發展更是落後周邊國家。專家認為,除了企業必須有意識地自發行動,政府簡化光電建置流程也是當前首要之務。
3月22日,環保署公布的一紙命令,讓許多國際品牌供應鏈企業主跳腳。對知名紡織業者力麗集團的紡織事業部門來說,環保署加嚴陸域風電環評認定標準,命令上3個數字的修正,可能讓他們因綠電供應不足被砍單,損失金額保守估計恐逾新台幣百億元。
當全球對淨零碳排的承諾已經不再是紙上談兵,國際大廠紛紛承諾加入RE100(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潔淨能源),台廠身為許多國際大廠的重要供應鏈,對再生能源的需求當然也不言可喻。 究竟屢屢登上媒體版面的潔淨能源:太陽光電、陸域風電、離岸風電分別有哪些優缺點與特性呢?
台灣缺電問題在即,再生能源與環境利用是否可找尋關鍵平衡點,若台灣邁向2050淨零目標,再生能源必須提高使用量,但台灣國土面積小,再生能源地點的選擇即成為關鍵問題,而台灣風力資源豐富將有助於實現該目標,但究竟陸域風電在台灣究竟面對什麼樣的關鍵議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