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首度超過工業化前水準1.5°C目標,敲響了氣候危機的警鐘。兩篇最新發表的研究指出,儘管突破這個「危險臨界點」值得警戒,但這絕非終點,而是重新審視氣候行動方向的起點。
今周刊編按:環境部今(12)日表示,受高壓迴流影響,西半部地區擴散條件不佳,污染物累積,導致空氣品質惡化。截至上午11時,彰化至台南已出現紅色警示,西半部多達44個測站達橘色提醒等級。台南市空品尤為嚴峻,學生上學時段為污染高峰,學校已啟動防護措施,包括開啟空調、提醒學生戴口罩並減少戶外活動。環保局預估空品不佳將持續至明日,預計周五才會有所改善,提醒民眾外出時做好防護,敏感族群減少戶外活動。
山林的傷痕依舊 有一段時間沒有來上磺溪一帶走走,為了到日月農莊泡湯,一大早我約了阿斌來走走!從停車場走上來,發現馬路是龜裂的。 上一週我們從許顏橋到日人路,這一週決定從水圳走到綠峰山莊,到半途發現拉出黃色警戒線,探頭一看,才發現整座山削掉大半。
今天(18日)清晨鋒面通過加上對流發展旺盛,中央氣象署針對新竹以北6縣市發布大雨特報,其中雙北共13個地區,水利署發布「淹水警戒」,低窪地區及道路須防範積淹水,不過午後轉多雲到陰短暫雨。 反觀,阿拉伯國家阿曼歷數日豪雨,至少18人罹難,包含10名學童在一輛車上被沖走;杜拜降雨量超過142毫米,遠超往年全年降雨量的97毫米,杜拜機場數百航班停飛,至17日機場服務仍無法恢復正常營運,本文分析杜拜淹水面臨的兩大困境。
中部空品區達到「橘色提醒」至「紅色警戒」等級,彰化縣環保局要求火力發電廠減載發電,以緩解中部地區的空氣品質,當地居民儘量使用大眾運輸並佩戴口罩。
氣象局於今(25日)天下午2時30分發布海上陸上「杜蘇芮」颱風警報,暴風圈影響區域以恆春半島為主,隨著颱風移動,台東、南部也會進入陸上警戒區。
減緩氣候變遷的唯一途徑,就是企業積極減碳,但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進入立法、推動時程,台灣企業從出現高度碳憂慮,再到市場碳興奮,有3個現象值得警戒。
4月供電就開始吃緊!有民營電機組破管、故障,加上高溫用電飆高,擔心夜間電力不足,台電昨緊急動用「需量競價」措施,出價最高10元向民間買電,最終夜尖峰備轉容量挺住9%,不至於跌到「供電警戒」橘燈,度過緊張一天。
距COP27只剩50天,世界氣象組織(WMO)攜手多家專業機構發表《United in Science: We are heading in the wrong direction》重磅報告,對於因俄烏戰爭引發化石燃料反撲潮的世界提出三大警語,包括攝氏1.5度C升溫警戒線即將失守、2030減碳承諾須大幅倍增、集人口和排放源於一身的城市應扛起重任~
近日台灣酷暑炎熱、豔陽高照,氣溫頻創新高,花蓮地區創下氣溫破40度的水準,氣溫炎熱下,全台用電也瀕臨警戒,尖峰負載突破4000萬瓩,所幸用電尖峰時間太陽能發電幫大忙,占發電比重已逾1成水準,下半年隨著太陽能FIT躉購費率未降,政府拼太陽能裝置進度,國內太陽能模組轉換到大尺寸的產品也開始量產,模組出貨可望加速,另外,日照條件大好,自營電廠的業者下半年售電收入也可望明顯增加,整體下半年太陽能廠營運展望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