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二廠2號機上月底因「椅子誤觸」導致機組跳機,反核團體今(17)日表示,以當初福島核電廠20公里內強制撤離的話,包括雙北、基隆、宜蘭將有30萬人恐面臨這種命運,「我們要繼續用賭的嗎?我們到底要把核安放到什麼程度?」,要求政府要把核災的發生納入「最壞的劇本」。
日本TBS電視台報導,日本政府周五(1/13)已決定,從今年春季到夏季將把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已處理的130萬噸核廢水排放到海洋中。
日本預計最快於今夏正式排放福島核電廠廢水,號稱「已處理過、危險性低」的含氚廢水會有什麼影響?各國政府與環境團體無不緊密關注。 台灣、紐西蘭及澳洲科技媒體中心(SMC)21日上午舉行記者會。紐西蘭專家指出,核廢水的氚濃度在安全標準之內,且目前沒有任何研究可以證明暴露在氚元素與癌症有關。 中研院學者則評估,有部分氚水會在一年後抵達台灣海域。考量擴散加上海流的影響,到達的量可能比先前預估的更多。
在日本311事件發生的4個月前,福島核能電廠依據《原子力災害對策特別措置法》規定,辦理了核能綜合防災訓練演習,只是沒有想到演習事件竟然成真!該次的演習經驗成為福島核電廠員工災後的工作遵循,同時還減少災難發生時的徬徨感,也盡可能降低損失。
日本預計8/24排放福島核電廠含氚的核廢水,因應這項超過130萬噸、需花30至40年時間才能排放完畢的排放計畫,台灣這兩年的籌備規劃建置,是否已做好各種監測及預防機制?
「我的首相任期自2010年6月8日起,至2011年9月2日止,總共452天。任期中最重大的事件,毋庸置疑,就是三一一大地震與東京電力公司的福島核電廠事故了。我一卸任,就認為自己身為遭遇這起核電廠事故的首相,必須以某種形式留下紀錄。」────311大地震時,時任日本首相菅直人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