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碳權交易所獲准進駐高雄軟體園區,預定今年 7 月完成公司登記,2024 年 8 月開始營運,營運項目包括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及碳諮詢等,做為自願性減量碳權的交易平台,目前各界也關注碳交所的定位及功能,盼能在「不漂綠」的前提下,協助低碳轉型。
「排碳有價」時代來臨,臺灣碳權交易所由國發基金、證交所公私部門共同出資,於今年8月7日正式揭牌成立,總部設在高雄,採取北高雙營運方式進行。董事長林修銘表示,碳交所作為交易平台,主要係藉由市場機制促進碳權價格發現功能,有助於激勵企業和政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創造減碳誘因,以鼓勵低碳科技創新。
臺灣碳權交易所TCX週三(10/18)與英國標準協會BSI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未來雙方將加強碳管理人才培育,深化我國碳市場人才與國際接軌的合作。臺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同時透露,年底前可望迎來碳交所首筆碳權交易。
高雄市政府與國家發展委員會攜手合作,11/10舉辦「高雄市淨零公正轉型論壇」,碳交所特別媒合碳權專案進行碳權購買、碳中和註銷,成為台灣碳權交易所成立後的第一場碳中和服務案。
今周刊ESG永續台灣與現職永續管理師攜手合作,為讀者帶來更多深入、有洞察力的永續發展相關議題,永續管理師將不定期以專業知識和經驗,從多個面向挑選必讀的熱門議題,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參與永續議題。
台灣碳權交易所於今年8月7日正式揭牌,並於今(12月22日)完成首批碳權交易。身為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輪值主席,玉山金控主動參與首批碳權交易,購入5000噸碳權用於自身金融產品及服務碳中和,以實際作為響應政府2050淨零轉型目標。
臺灣碳權交易所於今年8月7日揭牌後,周五(12/22)完成首批碳權交易。在碳交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啟動的典禮當天,台上27家企業高層排排站,從台積電、鴻海、中華電、玉山金等,各產業龍頭企業都響應參加台灣首批國際碳權交易,估算首日成交金額逾80萬美元,最大客戶為金控業者。
台灣碳權交易所首批國際碳權於2023 年 12 月上架後,外界關心第 2 批國際碳權何時上架,碳交所 10日指出,預計最快可以在 3 月底上架。至於國內碳權交易方面,董事長林修銘則表示,待環境部相關法規完備後,將在今年上路。
(今周刊1424) 因應全球加速淨零轉型,台灣於二○二三年一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開始籌設「碳權交易所」,同年八月,碳交所正式在高雄揭牌。從籌備階段算起,近一年過去,碳交所做了哪些事?展望台灣碳交易市場的下一步,碳交所又有什麼樣的計畫?對此,《今周刊》專訪台灣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為讀者一一解析。以下,為專訪問答節錄:
環境部今(1日)發布「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也就是國內碳權交易管理辦法,將於今年8月15日正式施行,明定三大買賣方式,交易或拍賣僅限一次,以防炒作,相關資訊也將公開於交易平台供各界查詢,避免漂綠疑慮,預計9月底將有首批交易。 碳交所於今年5月底與國際碳權核發機構Verra簽訂合作備忘錄後,也正式推出首個緬甸紅樹林藍碳專案、巴拉圭東部投資植樹造林專案,協助台灣企業達成碳中和目標。
違規最高罰全球營收6%!重拳監管網路巨頭,歐盟《數位服務法》上路
技術領先日韓!環境部首創「AI淨灘」!7天變 1天,徹底改寫淨灘效率
大阪世博2025:高齡社會的照護 未來科技一窺究竟
春季出遊好時光 永續活動、登山、賞花、露營......十大人氣活動超夯推薦
海景第一排!氣候變遷衝擊國土環境,國環院與國土署簽MOU共享數據科研,緩解氣候變遷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