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廚餘用作動物飼料可以使食物浪費回到糧食系統當中。然而,廚餘作為動物飼料使用,在歷史上發生過不少嚴重的動物瘟疫,造成的主因來自於廚餘的處理不當,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選在2021年8月30日下令全面禁用廚餘養隻1個月,就是為了防堵非洲豬瘟的蔓延。
回顧歷史,重構社會的的四大驅動力為:瘟疫、戰爭、天災以及科技。科技的進步改變了市場的遊戲規則,金融產業的疆界正在逐漸消失,而疫情改變了以往的工作型態,雲端、API及家庭網路等因疫情衍生的資安風險大幅提升,企業的數位化程度更是內在穩定度與外在靈活度的重要指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6日)表示,在7月1日起實施「傳統豬瘟拔針計畫」全面停打豬瘟疫苗後,預計於明(2024)年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提出申請,最快2025年能獲認可為豬瘟非疫國,屆時將會成為亞洲唯一豬瘟、口蹄疫、非洲豬瘟的非疫區國家。
西伯利亞「永凍土層」(permafrost)的冰封狀態,長久以來視為保存古代生物的寶庫。小馬、犀牛、長毛象等動物的遺骸都曾發現,年代有數千年甚至數萬年之久,讓古生物科學家有機會一窺遠古生物樣貌。然永凍土也可能「蟄伏」許多銷聲匿跡已久的病原菌。 隨著全球暖化、冰層融化,有可能「重出江湖」,危害生物及人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