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常因牛隻產生大量甲烷,成為氣候問題焦點。國際研究發現,在牛隻飼料中添加藻類「海門冬」,可減少9成甲烷排放,台灣有野生海門冬,但分布零散且產量不穩定。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成功開發全台首創的海門冬陸上人工養殖量產技術,有望切入全球反芻動物減碳市場,未來更可望催生來自低碳排牛隻的「低碳乳」。
面對碳中和目標與技術成本現實之間的拉扯,日本瓦斯協會近日宣布調整其2050能源供應規劃,放寬原先對e-甲烷的依賴,轉而納入更多天然氣搭配碳捕捉的選項,反映日本在能源轉型上逐步走向務實、多元的路線。
全球氣候危機日益嚴峻,溫室氣體減量成各界關注焦點。甲烷(methane)溫室效應約二氧化碳 21 倍,全球畜養牛隻超過十億頭,消化過程的打嗝排氣,就是甲烷主來源之一。為了抑制農牧業甲烷排放,紐西蘭甚至祭出「牛屁稅」甲烷排放課徵計畫。如何從源頭減少牛隻甲烷排放,成為畜牧業轉型的關鍵課題。
澳洲科學團隊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黑水虻,使其能消化更多種類的有機廢棄物,並在過程中產生可用於製造潤滑油、生物燃料和高級動物飼料的成分。這項研究有望減少有機廢棄物分解時釋放的溫室氣體甲烷,為全球廢棄物管理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雲林縣古坑鄉福智高中近日舉辦自主學習成果發表會,其中兩個環境永續項目分別為校園樹木全面分析和廚餘堆肥應用,不僅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建立校園樹木數據庫,他們也親自動手將學校廚餘轉化為有機肥料,以減少甲烷排放。
2024年唐獎宣布永續發展獎得獎人是奧馬爾·亞基教授,唐獎肯定奧馬爾·亞基教授在金屬有機及相關超多孔骨架材料上開創性的建樹,此種材料已廣泛設計成碳捕集、氫氣和甲烷儲存及乾旱地區集水之應用,對永續發展作出非凡貢獻。
在溫哥華島的近海,一群人正在拖拉一條裝滿海帶葉的繩子,這是加拿大B型企業,海藻養殖公司Cascadia Seaweed 經營的海藻農場,收穫後的海藻被加工成生物刺激素及動物飼料,使土壤及飼養動物更健康。
中美兩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二日在杜拜舉行「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峰會」,中國大陸氣候變遷事務特使解振華和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柯瑞,就落實中美「陽光之鄉」聲明、甲烷減排、國際合作等重要議題進行探討。柯瑞表示,中國和美國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將在這次氣候峰會共同努力。
聯合國氣候峰會今天會議中,有近120國承諾在未來7年內將世界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至目前的3倍;而美國則呼籲升高核能發電,並削減甲烷排放量。
美國B型企業,全球知名的Ben & Jerry's 冰淇淋,同時也是全美第一名的冰淇淋品牌,但他們說其主原料牛奶居然佔整桶冰淇淋碳排的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