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陽集團執行長柯俊斌是油電平權急先鋒,身為台灣市佔率最高的機車業者,光陽同時也致力發展電動機車,今年新加坡最大獨角獸GRAB,甚至與光陽合作,全部採用光陽電動車來提供共享服務。 但對於燃油車、電動車的未來發展趨勢,柯俊斌一向力主政府應該站在公平角度,讓油、電車都能再保護環境下,努力發展更環保的車款,反對僅為了鼓勵電動車產業,大加補助的做法。 他舉亞洲各國的做法為例,也指出電動車電池所需的材料與回收所可能造成的汙染,其實尚未被量化了解。所提出的觀點或可供讀者與政府單位參考。以下為他的撰文內容:
為降低機車碳排,環保署2020年實施「油電並行補助」,除了電動機車,也鼓勵燃油機車「汰舊換新」,並首度補助七期燃油機車,導致七期機車補助數量大幅成長、遠超過電動機車,遭批大走減碳回頭路。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統計,2020年1~10月全國電動機車銷售量,較前一年下滑52.6%。 近日環保署拍板,2022年1月起將全面停止補助七期燃油機車,僅補助汰舊換新的電動機車。 電動車真的比較環保嗎? 又要從哪些項目比較? 本文從電動車與燃油車大PK來一探究竟。
2020年台灣機車銷售總量突破103萬輛,創下新高,其中超過九成是燃油機車,電動機車僅售出9.9萬輛,較2019年大幅衰退四成,對電動機車產業發展造成衝擊。
環保署去年起推動老車換購七期燃油機車引發爭議,為同時減碳及降空汙,目前正在研議明年補助政策,內部傾向採「平行兩方案」,第一是「汰舊」,淘汰老舊機車可獲2000元,第二是「換新」,淘汰老車並換購電動機車才可獲補助,具體金額尚待定案,預計下月拍板預告。
台灣的機車密度為亞洲第一,隨著科技發展與大眾環保意識提升,越來越多人選用電動機車,取代空污、碳排相對較高的傳統燃油機車。 電動機車相對仍是一項新興產品,目前在全台逾1400萬台機車中佔比僅約3%。許多人身旁缺乏使用電動機車的親友,而網路上正、反兩極的評價聲浪,也或許無法真正反映使用者多元的主觀經驗。環境資訊中心邀請兩位資深電動機車騎士暢談自身經驗,選擇電動機車就「回不去燃油機車」的原因是什麼?使用上仍有哪些不盡理想之處?
立法院於8月29日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納入購買新汽機車也可減徵貨物稅,新購燃油機車全面降稅2,000元、小客車貨物稅每輛則減徵5萬元。 其中,新購買排氣量150cc機車並完成掛牌者,除了可以減徵貨物稅每輛2,000元,再加上原先機車汰舊換新的補助4,000元,最高可減徵6,000元,修正案確定將汽機車汰舊換新的貨物稅減徵優惠延長至2030年12月30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