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可成科技股東會董監事改選投票結果出爐,挾著電子投票領先的優勢,可成公司派在投票表決權數佔出席權數87.32%的股東會現場,提名的7席董事全數當選,以獲得開票總權數逾90%的結果,取得壓倒性勝利。
可成預計在5月27日改選董事會,來自新加坡的外資股東TIH,在3月突然提出1席董事、3席獨立董事候選人名單,投下一枚空爆燃燒彈。
坐落在英國伯明罕西南方的坦伯里威爾斯(Tenbury Wells)是個歷史悠久的小鎮。這裡青山綠水,以盛產啤酒花和蘋果聞名,曾被維多利亞女王譽為「果園中的小鎮」。然而,近年頻繁且嚴峻的洪水威脅,可能讓這座迷人小鎮淪為英國第一個因氣候變遷而荒廢的社區。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於11日確認,2024年不僅是自1850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還是全球首次平均溫度超過工業革命前(1850-1890)1.6°C。其中2024年7月22日,更是創下全球日平均氣溫新高達17.16°C。 科學家解釋,根據巴黎協定規範即便某一年全球氣溫升高超過1.5°C,也不代表我們已經達到氣候暖化的臨界點。然而,考慮到氣溫上升的速度,要實現這項目標的希望已變得十分渺茫。
氣候變遷加劇,乾燥的天氣更乾、潮溼的天氣更溼,德國的首都柏林開始在旱災與洪災之間搖擺,當局決定在城市底下建造有如東京「地下神殿」的巨型地下水排水系統,將柏林搖身一變成為能調節水量的「海綿城市」。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人口增長的雙重壓力下,水資源管理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最迫切的挑戰之一。根據統計,全球將在 2030 年面臨 40% 的淡水短缺,而目前全球近半人口已經面臨缺水問題。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目前的供水系統中,約有 30% 的飲用水在配送過程中流失。面對這樣嚴峻的挑戰,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技術正在為水資源管理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美聯社報導,摩洛哥東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上最乾燥的地區,夏末也很少下雨,但近來該地區罕見降下暴雨,沙漠很快被淹成湖泊。這場洪水還導致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超過20人死亡,並破壞農作物,迫使政府撥出緊急紓困資金援助。
颱風山陀兒於今清晨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海陸警報隨之解除。然而,強風豪雨已造成2人死亡,1人失蹤,667人受傷,共計發生7,402起災情,民眾愛車泡水、屋頂掀翻、洪水該怎麼辦?
樹木在都市中不僅能調節氣溫,還能減少洪水發生的機率與強度,成為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元素。藉由建立「數位孿生」(Digital twin),城市可以更有效地規劃和經營綠色基礎設施。新加坡和美國愛荷華州佩里市等城市已採用這些技術,利用衛星數據、無人機等感測器繪製樹木和綠地的數位地圖,強化綠化效果,並加強對極端天氣的適應能力。
第11號颱風「摩羯」於2日下午在菲律賓東北部奧羅拉省(Aurora Province)登陸。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20人死亡,多地區遭受洪水和土石流侵襲。 雖然摩羯颱風不會直接影響台灣,但其外圍環流仍為台灣東南部帶來降雨,並造成多地出現高溫。氣象專家吳德榮提醒,周五(6日)前後在台灣東方、日本南方海域另有颱風生成,對台影響需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