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勃.席勒(Robert Shiller)的定義中,所謂金融,是一種「能集合各方資源、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為一個相同目標努力的工程技術」。透過各種精巧的金融設計與安排,能讓素不相識的人,基於「利己」的本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成就原本只能想像的美好願景。
台灣天然資源匱乏這也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如何獲得穩定的天然資源來轉換成充沛的電力供應一直是政府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最近世界首富的位子換人坐,由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登上全世界最有錢的人,不過,他的有錢程度一點也不讓人意外,他的創新才是讓人佩服五體投地,唯有馬斯克能夠超越馬斯克。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樂施會和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共同發表的最新研究,1990年到2015年間,全球前1%最富人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後50%人口的兩倍。
常常在媒體看到「私募基金巨擘:美國即將迎來史詩級大泡沫」或是「避險基金經理人一個月慘賠33億元自殺身亡」這類的標題,你一定覺得很奇怪吧,這些基金在哪裡買呢?如果能賠這麼多,表示賺的時候一定賺更多,為什麼我卻買不到這種金融商品?
前幾天小編去探訪了最近受到高度討論的漫畫風咖啡廳,這間位在台北市師大商圈巷弄間、短時間內已成為年輕人FB、IG打卡名店,其以「日本日常生活」的主題概念,規劃出包括:電車、居酒屋、拉麵店、洗衣間……等場景,並以2D黑白立體漫畫風格引爆討論話題,深受小資族和粉領族的喜愛。 諸如此類別出心裁、極具特色的咖啡廳或是在地居酒屋、社區酒吧、手工創意小舖等,近來就像是雨後春筍般在巷弄間快速成長……。
「如果你買了不需要的東西,很快的,你會為了它必須賣掉所需要的東西」股神巴菲特平時受訪時,除了分享自己的投資之道,偶爾也會透露他的省錢妙招。 不只巴菲特,其實很多有錢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省錢秘訣,像是不喝星巴克、不看Netflix、不買PS5、不會申請多張信用卡,另外也不住豪宅等。以下為你整理巴菲特、比爾蓋茲等富豪們的10大省錢秘訣。
想投資,也要有底氣。努力工作,存下足夠本錢,選擇合適投資標的,用錢滾錢,才能穩健增加資產。至於該如何存到人生中第一桶金?富豪們的經驗和生活習慣,或許能提供一些參考方向,有趣的是,這些有錢人,可能過得比你想像中更節儉。
特斯拉股價周一(25日)大漲近13%、市值突破 1 兆美元,執行長馬斯克身價當日暴增362億美元,使這位地表最有錢富豪的身價增為2886億美元,今年來已增值將近1900億美元。
金錢本身帶有許多諷刺,其中這一點很重要:財富其實是你看不到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