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丹娜絲摧毀南部沿海光電案場,引發社會關注。環境部16日於立院報告說明,破損的廢光電板可以在一個月內處理完畢。環境部長彭啓明也澄清,光電板組成成分92%可以回收、不會有毒,已對受災案場進行水質調查,顯示無異常。立委關注水面光電是否納入環評,彭啓明回應,將在「環評總體檢」中評估,結果最快年底公布。
台泥集團子公司三元能源科技公司,位於高雄市小港區的鋰電池廠,是全台首座超級電池工廠,周一(7/14)清晨約5點突然爆炸起火,現場火勢猛烈,高聳濃煙直竄天際,數公里外可見,導致12名員工及3名消防人員受傷送醫。 由於三元能源主要生產鋰電池,但鋰電池發生火災時撲滅方式較為困難,且具有毒性高、難預測、難撲滅3大風險,也讓火勢延燒逾6小時才得以控制。目前,高雄市政府已勒令該廠全面停工,並要求徹查事故原因。
過去四年來,加州海岸的有毒藻華問題時有發生,但最近幾個月異常嚴重,堪稱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藻華中毒事件,短短幾個月已導致數千隻海洋動物和鳥類生病或死亡,包括至少兩種鯨魚、海豚、鳥類,數量最多的是海獅。
根據美聯社的報導,川普政府已批准近 70 家燃煤發電廠在兩年內免於遵守聯邦要求,以減少汞、砷和苯等有毒化學物質的排放。
今周刊編按:今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多國領袖將齊聚韓國釜山,展開《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談判會議(INC 5),這是預期的五輪談判中最關鍵的一役。 但你知道嗎?平常很容易接觸到黑色塑膠製品,如食物外帶容器、玩具、服裝和髮飾、辦公用品、電子產品盒等等。研究發現,隨處可見的黑色塑膠製品,可能含有有毒的溴化阻燃劑,也稱為 BFR,與癌症、神經系統問題、內分泌干擾以及生殖和發育問題有關。
永久化學品 PFAS 幾十年來被用來製造不沾、防油、防水且耐溫度變化的消費品,現在它已經與微塑膠一樣無所不在。 一項全球首次量化 PFAS 環境負擔的研究發現,全球地下水中發現的永久有毒化學物質大部分含量都超標,且距離污染源很遠的地方也能找到這些毒物的痕跡。
食安風暴襲來,全台陷入蘇丹紅之亂。「蘇丹紅」這種本用於鞋油、地板蠟增色的工業染料,具有潛在致癌性,禁止用於食品,卻被不肖業者摻進辣椒粉,19項香料製品、老牌零食蝦味先、菜䔕餅、白胡椒棒、咖哩粉……接連中鏢,且一路燒向海底撈、八方雲集和維力食品等知名業者,民眾人人自危。 《今周刊》追查問題的源頭,發現這疑似是一場自產自銷有毒辣椒粉的大戲。
我們都知道回收太陽能板的重要性,但如果沒有經濟效益,就只是慈善事業也無法產生影響力,現在澳洲科學家運用簡單且不用有毒化學品的方式,從廢棄太陽能板中提取「奈米矽」,材料除了能應用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還有碳捕捉、製氫等應用。
紡織業製程的副產物有毒染料,若是不妥善處理直接排放到環境中,自然會危及環境和社會,而現在瑞典與印度科學家攜手,取自廢棄木材推出新的過濾介質,輕鬆從廢水中去除大部分染料。
全球對電動車、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儲能的需求上揚,鋰電池生產的重要性也跟著倍增。正當歐盟大力推動電池「歐洲製造」之際,歐洲電池產業的前景卻陷入混沌不明。原因是歐洲化學總署(European Chemical Agency, ECHA)指出鋰鹽具有毒性,歐盟須確認是否要將鋰列為毒性物質。但這項決定恐會衝擊歐洲的電池產業與能源轉型,歐盟二度拖延,仍難以做出最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