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低碳」、「環保」,是種辛苦吃力的生活方式,綠藤生機的3位「八年級」夥伴,卻想顛覆這種刻板印象。他們用正向心態,減少環境負荷,將每一點小成果,視為生活中的意外驚喜。
農業是人民生活的根,但隨著鄉村人口老化、年輕人外流,農業人口遽減。 如何能保住台灣的根,讓台灣農產業永續,是現在急需被正視的課題。
相較於歐美,台灣學生實習的選擇有限。 其實,透過細心規畫的實習計畫,企業能獲得的,遠比你想像的多。
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你累了嗎?過勞、高工時是台灣長年以來的勞動代名詞,年輕人常以鬼島戲稱。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蔡明璋研究員認為,若要更適切理解工時過長的議題,不要侷限在台灣自身的觀察,他的策略是將中國、韓國、台灣、日本一起納入做比較,探究東亞國家的勞動狀況。
早在2019年6月,就獲得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在社會創新行動巡迴座談上、公開讚名的配客嘉,不但獲得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識富天使會青睞,還在兩個月內募資逾600萬元;所主打的循環包材,如今已與67家電商合作,難以想像背後團隊是來自一群平均年齡25歲的年輕人!
瑞典少女桑柏格站上聯合國行動峰會,指責各國領袖「出賣」年輕人的新聞還歷歷在目,在國內,臺大學生會也說服校方撤資高污染產業,在在都顯示,永續、環保議題已躍上檯面。ESG思維先行,顯然有助於平衡商業利益和社會福祉。
一幢在歲月摧折下的破舊老屋,一群風華正茂的熱血年輕人,一個小鎮的翩翩然轉身,地方與人連結起來的故事,除了迷人,「城市與社群」的永續觀,更引人深思。
曾有些高碳排傳產公司,自我解嘲說要顛覆現況,因為產業的高汙染特性,讓它們在校園徵才時,攤位人潮就是比別人少!」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從千禧世代角度開場:「現在年輕人求職,考量的已不只是薪水,還包括企業價值理念、國際觀、如何對待員工等等。」
地方創生戰略就要正式啟動,台灣城鄉問題到底有多嚴重,需要政府動用到大戰略的方式來解決?外界最關注的預算編列,又會如何進行?《今周刊》特別專訪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陳美伶,詳細解說。
台灣有許多窮忙的青貧族,根據求職網站調查,以 39 歲 (含) 以下的勞工來衡量,近 35% 的年輕人出現財務赤字的狀況,呈連續 3 年惡化,現階段個人名下的總存款平均只有 13.3 萬元,金額創新低,甚至有 19.1% 的人表示自己是零存款,比例同樣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