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等北半球國家飽受熱浪所苦,正處於冬季的南半球也無法倖免。8月初的「冬季熱浪」襲擊阿根廷、智利、巴拉圭和巴西等國,創下多個高溫紀錄。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從過往的10幾度升到30°C、智利山區小鎮也出現38°C的高溫。不僅「冬天變夏天」,積雪提前融化,恐引發春夏水源不足等連鎖問題。
海外援助的方式很多,在台灣,有一群新創、社會企業與政府攜手合作,用創新服務和技術,深入友邦國家解決當地發展困境,讓台灣的影響力擴散到海外。
環境部今(1日)發布「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也就是國內碳權交易管理辦法,將於今年8月15日正式施行,明定三大買賣方式,交易或拍賣僅限一次,以防炒作,相關資訊也將公開於交易平台供各界查詢,避免漂綠疑慮,預計9月底將有首批交易。 碳交所於今年5月底與國際碳權核發機構Verra簽訂合作備忘錄後,也正式推出首個緬甸紅樹林藍碳專案、巴拉圭東部投資植樹造林專案,協助台灣企業達成碳中和目標。
今周刊編按:歷經25年談判,歐盟終於在去年底與由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及烏拉圭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達成協定共識,目前正等待歐盟成員國批准。 這項協定被視為歐盟深化南美布局的重要里程碑,不僅著眼於強化供應鏈多元化,更將永續發展納入經貿合作核心。根據《美聯社》報導,若協定正式生效,將涵蓋約7.8億人口、占全球GDP近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