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致力於溫室氣體減量,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2025年以前,再生能源將占全球新增發電量的56%。在國際趨勢下,台灣要穩健邁向綠能家園願景,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提升至20%,風力發電的發展至關重要。其中5.5GW的風力發電總目標,尤其考驗台灣如何與經驗豐富的外商攜手,從無到有建構在地產業鏈。
近兩年來,台灣通路商嘗試與小農合作,推動在地化、友善土地或動物福利等產品,透明的生產過程,也讓農民、生產者能被看見,藉以重建消費者對台灣食品安全的信任。
長照二.○推動近三年,全台服務單位突破七千個。在南投,卻有一個跳脫框架的服務單位,不拿政府補助,還有用不完的青年人力,要靠社區能量達到長照服務創新。
樂見太陽能產業在台灣生根 這次到台南參訪,去看了安集,大亞及聚恆,都與太陽能產業有關。過去十幾年來,台灣有很多業者投入太陽能產業,股價一度漲到十分驚人的天價,像是益通一度漲到1205元,茂迪一度漲到985元,後來都在中國大陸大規模國家補貼,擴廠中被打趴在地上,益通股票最後變成壁紙。
台灣承諾在2050年達到淨零,除了具體的政策藍圖、喚醒全民意識之外,還需要科技創新、人才以及相應的商業思維。 -活水影響力投資董事長鄭志凱。
台灣供應鏈與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連結愈來愈深,除了既有廠商成為中國市場或美國特斯拉的供應鏈,由鴻海(2317)發起的電動車開放平台MIH是另一個受到矚目的模式。 但在此之外,一個將成為1億人口的消費大國,正向台灣招手,希望可以洽談我國的半導體製造業或電池廠赴越南設廠,厚植該國在地化的電動車產業。 這個國家就是越南,向台廠招手的是越南最大民營企業VINGROUP旗下的汽車製造事業VINFAST。
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2期選商即將啟動,傳出產業關聯性(國產化)任務將由現在項目占比6成,轉為開發商自選項,部分項目全在地化,相當於總分平均達60分即可,大大減少開發困難,同時強化可國產化項目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