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第五屆「成電論壇」於10日在成大電機系迅慧講堂盛大舉辦,本次論壇以「數位轉型下的智慧製造與服務創新」為主題,邀請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盟立董事長孫弘、台達機電事業群副總經理蔡清雄、Google Chrome OS研發總經理馬大康、AMD台灣商用業務處資深業務副總經理林建誠、NVIDIA資深資料科學家劉冠良輪番上陣演講。
2025 年被產業界視為彩色電子紙廣告看板的元年。隨著顯示技術邁向節能與永續,台灣業者紛紛布局低耗能商用顯示應用。振曜(6143-TW) 自今年 6 月起已正式量產大尺寸電子紙廣告看板,預估今年將貢獻營收約 2% 至 5%,並預期在 2026 年呈倍數成長。公司表示,電子紙顯示產品是其「綠色經濟新動能」,順應市場數位化與 ESG 節能趨勢。
路透社2025全球永續大獎(Reuters Global Sustainability Awards 2025)揭曉,台灣廠牌歐萊德獲得「淨零營運轉型獎」首獎與「淨零供應鏈減碳獎」,成為全球參賽業者中唯一雙料冠軍。
在海外客戶要求與IFRS永續揭露標準推動下,國內機構與企業皆愈發重視永續策略。 但根據《今周刊》「企業減碳永續調查」顯示,企業雖然整體認知進步,在執行面及專業資源配合仍有改進空間。
「Never dream about it.」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大膽描述,二奈米製程市況強勁到做夢也想不到。 下半年即將在新竹與高雄量產的二奈米,預計在五年內將驅動全球約73兆元的終端產品價值,不僅揭開台積電年營收上看三兆元的序曲,這波升級,更是讓台廠供應鏈加上飛升馬力,材料、設備、廠務/工程、檢測、先進封裝五大家族再升級。
根據2013至2022年間約18萬項氫能專利的評比分析,中國在生產、儲存、運輸、供應、安全與應用等五大技術環節中普遍取得高分,整體專利競爭力穩居全球第一。其中在製程與安全等關鍵領域表現尤為突出,不僅展現出產業整合速度,也正式超越長年居首的日本,成為氫能技術的全球領跑者。為何中國能在這波綠氫浪潮中脫穎而出?台灣又有哪些企業率先卡位?
全球綠能轉型如火如荼,各國政府與企業正卯足全力加速太陽能與風電建置。然而,在追求「零碳」的道路上,我們是否也忽略了另一個關鍵環節:電網的穩定與儲能的角色?
台灣將面臨32%川普高關稅,這幾天各界對於美國聯邦政府一份正式修訂文件《Annex III》中豁免規定附件3(9903.01.34)高度關注,此即所謂的「美國價值條款」,該條款一度被視為「黃金逃生通道」,有人指可成為台廠出口美國市場的豁免條款、也有人說仍在模糊地帶,各方眾說紛紜。
漢翔(2634-TW)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過去營收主力來自國機國造政策,其中勇鷹高教機佔據重要地位。隨著國機國造政策空窗期來到,佔比55%的軍用業務面臨成長挑戰;為此,漢翔積極開拓儲能、航太、生技醫療等多元領域,尋求新的成長動能。例如,與馬來西亞公司Cape EMS Bhd.攜手進軍東南亞市場,以及與台廠、歐廠結盟搶攻熱塑複材市場,都展現了漢翔積極轉型的企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