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於近期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書中揭露約20億校務基金投資管理之情形,並承諾將逐步處分所有與化石燃料相關的持股(如水泥、石化業公司)。台大的做法並非特例,全球已有近150所大學響應全面或部分撤資。
造紙業以往都被認為是耗能產業,從紙張生產到販售給消費者的過程中,會耗費大量的水和能源;不過,以造紙為主要業務的永豐餘,近年來發展綠色能源有成,不但將廢水轉為用做沼氣發電,也採用零燃媒汽電共生系統,將造紙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轉化成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使用,讓未來新屋廠的能源自給率,提高近100%。
全球最大的發電站即將誕生,規模甚至超越中國三峽大壩!此一綠能方案造價 360 億美元,金額之高打破再生能源紀錄。
丹麥近期正在進行一個全新的計畫,主要針對現有船隻進行改造,使其使用替代燃料—甲醇,讓航運業也能逐步邁向無化石燃料的目標。
沃旭,最近與台積電達成了最大的電力購買協定,並被2020年全球百大企業騎士指數(Corporate Knights’ 2020 index) 選為最具永續性的公司。
為緩解氣候危機,許多新的綠色技術陸續被開發出來。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廠將取代燃煤和天然氣發電廠,電動汽車將取代汽油和柴油車輛。隨著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將逐漸降低,全球暖化的壓力可望減輕。
你今天早上刷牙了嗎?牙刷的材質通常包含塑膠,而塑膠是由石油製成的,石油就是一種化石燃料。
CNN週三(4月21日)獨家報導,達賴喇嘛(Dalai Lama)等101位諾貝爾獎得主聯名寫信給出席週四登場的虛擬氣候峰會與會領袖、呼籲他們採取行動讓化石燃料留在地下。這封信籲請領袖們採取具體步驟逐步停用化石燃料、以防止災難性的氣候變化。
英國電力供應將在2025邁入零碳排時代!英國國家電網電力系統運營商(ESO)執行董事芬坦·史萊指出,過去公司已實現零碳排的短期試營運,未來可以逐漸從短期試驗走向長期使用,至於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的供電不穩定性,將由水力等較穩定的再生能源支援。
倫敦環保智庫 Ember 統計,全球發電設施的碳排放量今年上半年大幅反彈至歷史新高,和疫情爆發前的水準相比高出 5%,凸顯全球推動從化石燃料轉型再生能源、催生「綠色經濟復甦」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