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學院的朋友們,多年不見!2017年Green Impact Lab剛成立時,綠學院曾經出了一些文章預測綠色創業的方向,這幾年綠色產業的發展如同雲霄飛車一樣,除了造就當時預測賽道上許多綠色新創的成功之外,也把很多公司甩出去。
在科技資本界,幾乎沒有人比Marc Andreessen更具「時代預言家」的份量。這位Netscape共同創辦人、Andreessen Horowitz(a16z)的靈魂人物,最近在Stripe共同創辦人John Collison主持的Podcast節目《Cheeky Pint》中,提出了一個觀點: 創業家們應該要更崇拜馬斯克 。
職場女性即使表現優異,仍常因婚姻、家庭或人生轉折陷入迷惘。工程師出身的謝瑞珊,在擔任獵人頭顧問的十年間,看見許多女性徬徨於職涯關卡,因而創立「女力學院」,以陪伴式課程協助她們跨越迷惘,至今已陪伴逾 4100 人成長。今天,她更帶領團隊拿下第三屆「渣打女力創業獎」首獎。
台灣是四面環海,海鮮應該是台灣人日常餐桌的一員,但有七成以上的海鮮是進口的,不但運輸高碳排,更沒有直接嘉惠於本地的漁民供應者。這也反映出一個關鍵問題:我們的餐桌美味,能不能同時支持在地經濟、照顧本地漁民?
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的期待日益升高,創業者正逐漸成為實踐永續轉型的關鍵推手。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與全球創業觀察報告(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最新發布的報告,綜整出四項全球創業與永續融合的重要趨勢,點出「誰」正在推動改變、又「在哪裡」發生,為全球邁向 2030 年永續發展目標(SDGs)提供啟示。
全球首艘零碳排遊艇5月舉行下水典禮,高齡80歲的台灣科技教父施振榮瞄準淨零船舶大趨勢,喊出2026獲利目標,要用他的造船夢,為台灣創造下一個具有價值的產業。
宜蘭北端,有一個名為大里的小村落,它曾是繁榮漁港,擁有豐富海女文化與歷史故事。然而,隨時間推移,這裡逐漸被遺忘,成為一個人口外流、高齡化嚴重的地方。 直到兩位來自國立宜蘭大學的年輕學子—楊文甄與劉玟婷,帶著對創新創業的熱情與對地方故事的熱愛,走進大里,為這個小村落注入全新生命力。她們不僅讓大里重新被看見,也為地方創生提供了新可能。
一份工作不用面試、不看履歷,下班30分鐘內還能領到薪水?這不是想像,而是Flexii平台的真實模式。 日本創業家林洸太朗,在從IBM離職後創業,選擇以「即時媒合彈性兼職」為題,從新加坡起步,拓展至台灣與韓國,瞄準的不只是企業缺工的痛點,更是一場職場型態正在改變的風潮。 當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當正職員工,彈性兼職,會成為未來工作的主流解答嗎?
在全球各大城市,停車都讓人頭痛。路邊停車一位難求,罰單卻隨手可得。「SpotHero」的創辦人Mark Lawrence和Jeremy Smith,從自身親身痛苦經驗中發現商機。 如今SpotHero已成為美加地區最大的停車平台,服務遍及超過330個城市共9000個停車廠。這段旅程,有變,也有不變,他們如何選擇?
28歲自行創業的廖育斌,只懂得奮力加速前進,直到48歲時,公司遇上財務危機、健康也亮起紅燈,他才理解慢下來的必要,並讓大雪山中的一塊園地走進他的生命,逐漸療癒了他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