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儲存來到具備經濟效益的臨界點,各國莫不全力發展相關領域,而台灣能源極度仰賴進口,急需發展可再生能源,能源儲存有助於國家整體或是居民家戶的能源安全。從國家安全、綠能發展、產業未來等三方面來看,能源儲存都是台灣必要發展的項目。
蔡政府喊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成的目標,並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工作,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今(24)日在《今周刊》主辦的新能源國際論壇上表示,以前台灣的能源有98%依賴進口,但現在政府全力推動能源轉型,發展風力及太陽能兩項再生能源。
「全力衝刺屋頂光電,行政院別再擺爛!」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協同立委洪申翰、陳椒華,串聯全台各地環團,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批評行政院各部會所盤點的公家屋頂光電數量太少,經濟部、交通部、內政部及教育部盤點僅1GW,環團痛罵:「行政院千萬別成為蔡政府綠能政策的豬隊友!」
美國換了總統,對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也大轉彎,拜登已經表示將全力抗暖化,將設定減排的高標,並採取一系列措施。而美國 150 多位企業領導人也替拜登背書,他們在一封致總統公開信中表示支持新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且強調新的緩解氣候變化技術,將能改善美國在新冠疫情肆虐後的失業泥沼。
全球最大iPhone代工廠鴻海自從去年展示進軍電動車的決心,今年顯然目標也同樣是電動車。今(20)日早上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新春開工團拜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出, 「今年對集團來講,電動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新產品線。」
台泥5月19日召開線上法說會,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氣候變遷及廢棄物處理是現代社會必須要面對的兩大課題,隨著公司積極發展各種電力及儲能事業,對於減少碳排及增加獲利都有所裨益,台泥將繼續朝向穩定財務結構、國際化及多角化事業群發展。
台泥本月5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張安平表示,台泥未來將幫社會與能源及廢棄物複雜的關係建立一個適當的切入點,定調未來 10 年將發展水泥、能源及廢棄物處理三個主軸,全力轉型綠色企業,並在會中通過配發現金股利 3.5 元,若以今日平盤價 50.5 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達 6.3%。
靠撿垃圾養活一家人。美國一名媽媽熱衷於「垃圾搜尋」(dumpster diving),她會透過翻垃圾桶尋找被丟棄,但還能使用的物品,藉由轉賣的方式賺錢,之後她發現收入相當可觀,最終甚至直接辭去正職工作,全力投入垃圾搜尋。
近年全球為了因應氣候變遷、積極推動綠能,台灣從蔡總統執政以來,產學研各界全力投入綠能產業,往2025年非核家園、再生能源比例達到20%目標努力。八月二日,由今周刊舉辦的新能源論壇,邀請總統蔡英文以及德國再生能源之父費爾(Mr. Hans-Josef Fell)、荷蘭能源研究中心總監耶寧哈(Mr. Harm Jeeninga)以及在地綠能廠商,進行再生能源發展的未來方向討論。
2021年即將步入第四季,回顧這一年來,全球股市的焦點可說都在電動車產業,從特斯拉第二季淨利大幅成長、首次突破10億美元,到鴻海旗下MIH平台高速發展,喊出要成為電動車的Android平台,10月18日才要秀出的第一台電動車甚至還被放上網路曝光,在在顯示,當許多國家陸續發表禁售燃油車的時程,以及收緊碳排放標準後,車廠必須全力往油電混合或純電動車轉型,否則會被碳排放罰款吃掉大部份利潤。在這樣的助力之下,今年電動車相關產業有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