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庫水情亮紅燈,在缺水期間,最擔心會影響日常生活的用水,再加上台灣部分地區,開始實施「供五停二」分區輪流供水,因此事前的儲水準備相當重要。這次要教大家在停水/限水前、中、後的注意事項,學會正確儲水方式、水的再使用,以及復水後的處理,才能安心度過缺水期喔!
打開水龍頭就有水可以用或是生飲,在許多國家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全球目前仍約有20億人是沒有乾淨的水可以飲用。水資源議題也正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所關心的議題之一,SDG6潔淨水與衛生(Clean Water and Sanitation)。本次我們邀請到「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同時也在成大環境工程系講座教授─林財富,來和我們分享關於「水」、「水質」這個議題。
在上一篇「【學者觀點13】林財富談SDG6潔淨水與衛生:儲水空間有限,臺灣水情不樂觀!」中,甫自成功大學研發長卸任,同時亦任教於成大環境工程系講座教授─林財富,與我們分享了臺灣的水質現況,以及臺灣以外水資源面臨的困境。而這一集,我們想和林財富老師將和大家聊聊,我們能為缺乏安全飲用水的國家做些什麼?以及在影響力排名表現突出的成功大學,是如何實踐SDGs。
現今我們生活的環境,取水並非難事,不過因極端氣候與地形等難以掌控之因素,我們仍然時常面臨水不夠用的問題。除了政府興建與修建的大型水庫與調整池之外,值得我們思考的是:若每家每戶都能各自建造 「小小水庫」,可共同留下的水資源將相當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