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週一(6/9)宣布將併購台灣本地計程車車隊「皇冠大車隊」,展現 Uber 持續深耕台灣市場的承諾,同時深化與台灣本地計程車產業的合作關係。 皇冠大車隊自2011年成立, 2017年起便與 Uber 合作,透過Uber平台派遣職業駕駛,待主管機關完成審核程序後,Uber將與皇冠大車隊的管理團隊及職業駕駛密切合作,確保流暢且高效率的整合與轉換過程。
在政策推力與現實拉力之間,美國能源產業正陷入一場策略重估期,揭示出產業結構與政治經濟之間的深層矛盾。 一方面,綠色能源產業因眾議院預算案而面臨補貼撤除的風險;另一方面,油氣管線業者雖獲政策支持,卻選擇用併購而非新建的方式擴張。
被動元件廠乾坤科技董事長劉春條接受媒體採訪,親自分享公司在AI市場佈局以及跨國併購目的。
許多公司心繫營收成長及成本控制,卻忽略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如波音於1997年併購麥道後,對財務績效的重視逐漸壓過工程設計,削弱品質和創新,最終造成產品安全性隱憂。
在台灣金融業史中,2024年新光金併購案無疑是一次最具代表性的一場金控整併事件。不僅因為本併購案牽涉到龐大的資產、財務增資能力、收購價格和市場影響力,也因為這是台灣首次同時出現「合意併購」和「非合意併購」兩種併購方式角逐同一個金控目標。 台新金與中信金這兩大金融業者,分別以「合意」和「非合意」的方式,爭奪新光金控的經營控制權,這一場金融業的「搶親」戲碼吸引了全台金融界和資本市場人士的高度關注。
KPMG安侯建業昨(21)日發布《2024年全球ESG盡職調查研究》,結果顯示,8成交易者表示,ESG考慮因素已列入併購議程,57%的受訪者表示,希望在未來兩年內對大部分交易進行ESG盡職調查。 KPMG安侯建業執行長暨永續長施威銘表示,面對越來越多樣化的全球永續法令規範與要求趨勢,企業應綜觀全局、積極以對,除了節能減碳議題,更要加強投入資源於鑑別、評估、預防、補救相關人權和環境負面衝擊。
優必闊成立第3年,就與中華電信、亞太電信並列,拿下台電標案,如今已是台灣智慧電表通訊系統第一大廠,去年甚至完成跨國併購,登陸美國市場。
「我們是2008年創業的,當時共享經濟在日本剛迎來黎明。」今(17)日在台灣新創USPACE舉辦的國際併購記者會上,被併購方、日本前三大智慧停車品牌「軒先パーキング(簡稱軒先)」社長西浦明子,致詞中提到經過十五年發展,軒先目前取得全日本各地的停車場、累計逾69萬會員的成績,「我發自內心期待,加入USPACE集團、展開全球業務,可以讓我們建設更美好的社會。」
今周刊編按:今(2024)年2月,正值中歐經貿局勢日益緊張之際,歐盟宣布首次根據「外國補貼條例」,對中國鐵路車輛製造巨頭中車(CRRC)旗下子公司展開反補貼調查。這是歐盟首度利用此法規對外國到歐貨品進行調查,以防止接受第三國補貼的公司獲得不公平優勢。
Uber以9億5千萬美元併購外送龍頭foodpanda,只要主管機關核准,最快2025年,Uber Eats就會獨占台灣外送市場。這樁併購案背後將對台灣的外送、餐飲和零售產業造成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