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大學分發放榜》台積電前研發處長楊光磊,分享最後悔的4件事,不懂這些…上大學了仍持續犯錯

人人都想上建中北一女…台積電前研發處長畢業後最後悔的事:只為分數念書「4個失敗別重蹈」
撰文: 數位內容部整理     分類:USR校園永續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4-06-06

今周刊編按:113升大學分發入學放榜,今年整體錄取率94.62%;台大今年錄取1475人,全部招滿,沒有缺額,建中錄取201人最多,次為北一女136人、師大附中120人,北市私立薇閣中學錄取70人,是全台所有私校最多。

前台積電研發處長楊光磊以校友身份,於6月中受邀在建中畢業典禮上致詞,他期許學弟們能成為獨立自主的大人,要為著大人的目的而學習。

「千萬不要像我一樣,在大學時照樣為了考試成績而念書,這樣只為成績而唸書,沒有辦法真正學到東西」。

以下為楊光磊畢業典禮致詞內容。

 

▲建中校門口蔣公銅像在畢業典禮前換上新裝,創作者表示這是凸顯建中學生灑脫、自由氣質,期許畢業生綻放笑容、昂首闊步。圖/建中第76屆畢業典禮籌備會提供

 

各位即將畢業的學弟們,首先恭喜大家,各位將遠離過去主要為考試而唸書的求學階段,未來你們將進入人生終身學習的第二個階段大學,在這個階段,你們理論上已經脫離了青少年,成為獨立自主的大人,要為著大人的目的而學習,千萬不要像我一樣,在大學時照樣為了考試成績而念書。

 

我要在這裡向大家致敬,因為我相信大家的知識淵博、遠超過47年前的我們,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為你們比我們當時只有教科書學習的年代有著更豐富的網路資源。

 

只是各位未來所面臨的職場環境遠不如我們當年從無到有、水漲船高的時代,老人家過去成功的模式已經是不合時宜了,所以盡量地不要太聽老人言,尤其是那些沒有同理心的老人。

 

今天我想花幾分鐘時間分享我過去在高中時期的失敗經驗,希望可以讓大家做為參考,因為我發現這些失敗的經驗對我的日後職涯影響鉅大,吃了不少苦頭,在大學階段持續犯錯,直到美國念博士學位和工作後才慢慢明白。

 

1、短視目標:只為成績而唸書,沒有真正學到東西。

 

舉例來說,對於我這個自然組的學生而言,我最遺憾的科目是沒有好好地學習聯考不考的歷史地理科目。

 

大家不要誤會,我從小到大都很會考試,歷史地理的考試成績都能接近滿分,可是我卻只用有效率的強記方法,在考試後馬上清空腦中的暫存記憶體,以備應付下一堂的考試。

 

直到年紀大了才發現學習歷史地理的重要,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要是沒有1970、80年代的世界半導體發展的歷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2、學而不習:會考試的人多半只會紙上談兵、沒有實做的能力。

 

沒有實作能力就很難在科技世界中求生存。

 

有人說:「知道到做到是宇宙間最遠的距離」,現在科技發展的趨勢,即使是諾貝爾獎,已經很少有純科學的突破,將既有的基礎科學應用在改善世界已經成為主流文化,在工程領域尤其是重中之重。

 

3、競合關係:為了競爭,孤立自己

 

我從小念書,為了競爭,孤立自己,以為只靠自己努力、沒有學會和同學合作的樂趣和方法。

 

在未來AI的時代,跨領域、跨地域、跨世代的三跨合作模式將會是各位核心競爭力,尤其在台灣,現在的資源大部分都掌握在老人家的手上,你們不需要認同他們的想法,但可以學習了解他們,用同理心跨世代和他們合作,黃仁勳和張忠謀的合作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相關新聞:

 

建中輔導老師養出北一女學霸女兒,給高三父母的勸告:分數不等於未來「用愛心而不是擔心來陪伴孩子」

 

4、偶像包袱:不要害怕失敗

 

不要害怕失敗,限制自己學新知識、新技能的機會…,當然不需要故意失敗,但要把每次的失敗當成學習的機會,「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痛徹心扉的經驗往往是最強烈的學習動機。

 

即使我高中時犯了很多的錯誤,最讓我感謝建中的是當時相對自由和獨立自主的風氣,我高一讀台中一中,高二才轉到建中,從中南部來到天龍國,讓我像劉姥姥一樣進了大觀園,藉此接觸了較多的西方文化,也讓我一點一滴的突破環境的限制,相信只要自己的心境自由翱翔,所有的環境都會是海闊天空。

 

最後,我送大家兩句我20多歲的小兒子前幾年送我的兩句話:相信自己,告訴自己:“I can. I will.”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