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台灣農業從業人員,致力推動食農教育精神和資訊透明化,促進民眾更有意識地選擇台灣在地食材,並且透過農產品讓人與土地重新連結。
二○二五年,「鮮乳坊」邁向第十年。我從單純的獸醫醫療工作,踏入農業現場,與農民建立關係,進而有了創立鮮乳坊的契機,期望搭起農業和食物的橋樑,並以「建立動物健康、農民驕傲、消費者信賴的健全食農生態」為使命。
但,什麼是健全食農生態?在鮮乳坊成立時,並沒有太多前例可明確定義。為此,我們嘗試將產地資訊透明化,成為民眾的眼睛,用各種影音、文字素材,帶大眾認識農業現場;也把產品作為載體,標示產地名稱,而非像過往的品牌操作,僅把產地作為產品行銷的代名詞。
養雞一定要抗生素?大成三代拚出「無抗飼養雞」賣進好市多,價格貴6成照熱銷:要把今天高標變明天普標
從新北石門到彰化芳苑,永豐銀行守護溼地,實踐永續願景
格羅方德企圖吞聯電、拚超車中韓晶圓龍頭廠,背後竟是中東主權基金驅動!為何這麼迫切出手原因曝光
蘇姿丰親訪魏哲家,有談如何面對關稅戰?HPC用晶片首採台積電2奈米製程:它們是AMD夥伴的中心人物
用 ChatGPT 問問題、生成圖片 = 微波爐運轉 3 小時?揭開生成式 AI 的能源與碳排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