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豐共和村距離花蓮火車站僅約20公里,早期曾有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總部與廠區以此為據點建設,歷經二戰砲火摧殘後重生,光復後便以共和村為名,於村內成立了花蓮農場、東部開發處,自雲林、嘉義移入的居民也落地生根,發展起農魚養殖業至今。
純樸村落遺留日據時代文化風情
入村沿路欣賞風景,這裡出產早期供天皇食用的天皇米,田地間的稻米年復一年持續耕種、生長,另一處還有南瓜田,伸頭遠遠望去,還能看到曾經獲得神農獎的「李家豐有機農場」也在不遠處,壽豐鄉純淨的自然環境,就是農作物生長豐碩的天然營養劑。
共和村內還有一處碩果僅存、保存完整的「壽尋常高等小學奉安殿」,為台灣三大奉安殿之一,曾供奉於壽尋常高等小學校裡的奉安殿,在日本人離開之後,由居民改建為福德宮,供奉福德正神,是可見日式、台式祭祀文化的民間景點。
▲在共和村內可見藍天白雲和綠油油的稻田,美景處處。(蔡佳玲攝影)
走進日式宿舍看建築、五味屋尋寶
附近的「花蓮農場招待所」則是許多遊客駐足、打卡拍照的熱門地。連棟的日式宿舍群,即使沒有入內,透過矮圍牆欣賞建築群,仍然能感受到濃濃的日本味。這些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屋,過去曾經是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壽糖工場的場長宿舍,於戰後改做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的花蓮農場招待所,也因為總統蔣中正先生曾下榻,而有「蔣公行館」之稱。
鄰近的「碧蓮寺」、「壽豐鄉客家文化館」也都值得造訪之餘,必須前往一瞧的還有附近豐山村的「五味屋」。由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與花蓮縣鄉村社區大學發展協會合作,聯合東華大學與一群志工參與,這間屋舍老舊、沒有裝潢的舊宅,曾是日式閒置空間「風鼓斗」,如今擺滿了全台捐贈的二手物品,也販售自己的稻米產品。花蓮的孩子在這邊做功課,也整理物資、標價、上架,藉由工作換取點數,再以點數換得各種生活所需的用品,讓孩子從小體驗靠自己的努力換取需要的東西。
▲花蓮農場招待所的日式宿舍建築帶著濃厚日本味。(蔡佳玲攝影)
旅宿「全包式」服務遊客輕鬆旅行
熱鬧的花蓮行,住宿、美食不可缺,共和村內的「理想大地渡假飯店」將ESG理念融入旅遊體驗,4月推出「洄。遊。趣全包式假期」,主打友善移動、沉浸式五感深度體驗。西班牙高第曲線式建築住宅區,已經成為壽豐鄉的地標之一,住客乘坐小船在飯店內的運河遊河已經是「標配」,全包式假期從早餐到深夜的多餐食服務,讓客人入住後就不會餓到。
▲理想大地渡假飯店優美的歐風環境,已成為花蓮壽豐鄉的知名地標。(蔡佳玲攝影)
飯店內的「里拉餐廳」推出「洄瀾慢食節」,主廚彭俊傑Jason精選在地食材,在自助式餐檯上依照早午餐、輕午茶、晚餐、深夜時段,端出不同的佳餚待客。包括鳳林剝皮辣椒雞湯、花蓮梅子嫩雞、新城酸菜炒魷魚、卓溪苦茶油醬爆雞,以及結合炸蛋與二層肉的玉里炸蛋二層肉。
另一間主打中式料理的「風味餐廳」,港籍大廚李明耀帶來正宗香港味的「粵菜大排檔」,菜單上有以蝦漿或魚漿填入油條中炸製的XO醬百花條、咖哩蘿蔔魚蛋、燴鵝北菇煲、香港魚扒炒飯、海鮮螃蟹公仔麵等,道道手藝精湛。「隨心吧悠閒輕午茶」、「貼心深夜饗食堂」再加碼BBQ烤雞翅、曼波魚滷肉飯等小菜。
▲花蓮梅子嫩雞(左)、香港魚扒炒飯(右)等台味、港式美食道道可口。(蔡佳玲攝影)
除了美食,親近大地是另一個主題,飯店規劃的食農教育、手作課程等多元活動,讓遊客可以穿著太魯閣傳統服飾體驗狩獵、親手製作馬告風味的Pizza、動手做箭竹項鍊DIY等。至於飯店外的踩點也有半日遊的行程可以參加,搭乘小火車或是踩踏鐵馬,暢遊壽尋常高等小學奉安殿、花蓮農場招待所、五味屋等地點,專人導覽、交通接駁輕鬆方便。
▲穿上泰雅族服務,體驗原住民狩獵的刺激感。(蔡佳玲攝影)
入睡前的放鬆是「五感六覺舒眠儀式」開夜床的體驗,在烏木精油芳香中,拿出飯店準備的瑜珈墊、跟著老師的影片舒展筋骨,再坐進浴缸用玫瑰鹽泡澡、喝杯舒眠茶,還可以從和風舒眠止鼾枕、決明子枕心等5款枕心中挑選喜歡的當枕頭,一夜舒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