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在每萬人公園、綠地、兒童遊樂場、體育場所及廣場面積數的指標上,位居被列入調查的非六都15縣市之冠。
身為以觀光產業為骨幹的離島縣份,自然遊憩資源充沛,但這些觀光場域未必對育兒友善;因此,澎湖縣政府把打造更多親子互動空間作為育兒友善的重要對策。
自2023年起,澎湖持續推動共融式遊具建置,澎湖縣林務公園管理所所長歐東昇說,目前由公園管理所維護的有12處共融式兒童遊戲場,並以每年新增1處的目標持續規劃中。

▲澎湖縣推動縣內共融式遊具設置,打造友善親子的遊憩空間。
共融式遊戲場融入澎湖海洋特色
歐東昇指出,在過去,兒童遊戲場都是「罐頭式」的配置,形同規格一樣的遊戲場在各地廣布,但在衛生福利部主管的《兒童遊戲場設施安全管理規範》修正後,縣府隨即啟動盤點現內的兒童遊戲場,並全面推動縣內兒童遊具設施的改善及檢驗。
歐東昇解釋,「共融」的定義主要就是提供親子共同探索的環境,「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也可以在一旁觀察小朋友間的互動情況」。
這些經過特別規劃設計的共融式兒童遊戲場更是充滿著澎湖的海洋特色,歐東昇舉例,澎湖規模最大,位於馬公著名景點觀音亭的共融式遊戲場就融入充滿澎湖特色的玄武岩、海龜等元素,提供給親子遊玩場域。
歐東昇也提到,由於澎湖海風強勁,室外的共融式遊戲場易遭到鏽蝕,也難以從台灣本島調動修復人力,面臨維護挑戰,因此,公園管理所有一個4人的修繕小組,不只每個月會進行巡察,只要接獲通報,修繕小組就會在2、3天內修復,不讓共融式遊戲場因環境因素而荒廢而無人使用。

▲在澎湖的強勁海風下,共融式遊具的維護至關重要,澎湖縣林務公園管理所所長歐東昇點出,縣府規劃維修團隊來保持遊具的可用性。
公托環境、師生比 不輸台灣本島
共融式遊具提供親子同樂的場域,是是育兒階段的重要環節,然而,在孩子0到2歲的成長時期,托育資源是否足夠,也是現代雙薪家庭能夠安心生育的關鍵指標。
走入建置在馬公的勞工育樂中心1樓,這裡是今年3月17日才正式啟用的大賢公共托嬰中心,這裡窗明几淨,通透的空間設計甚至讓可讓在此托育的孩子們在室內也能沐浴的溫暖的陽光之下。
「這裡的環境為孩子提供回應式教學,孩子在這裡想睡覺就睡覺、想遊戲就遊戲!」大賢公共托嬰中心督導洪淑敏指出,大賢公托目前有30位孩子,有8位托育人員,師生比為低於1比4,不遜於資源豐富的本島縣市。
澎湖縣社會處處長周柏雅點出,澎湖縣沒有私人的托嬰中心,含縣府6家及衛福部1家,共設立的7家公托收了177位孩子,明年初還會有1家公托落成,總計會提供約200位名額。

▲澎湖縣今年3月才啟用的大賢公共托育中心提供窗明几淨的環境,讓0到2歲的嬰幼兒能舒適成長,提供托育服務友善新手爸媽。
此外,預計在明年底,在馬公的案山地區會有一座全齡共融社會服務園區落成,園區內會有佔地約150坪、可托育70位孩子的大型公托中心,可再減輕的托育需求。
只不過,澎湖的公托集中於馬公市、湖西鄉、白沙鄉,另外3個鄉包括西嶼、望安及七美皆無公托,且高懸海外的望安和七美高度依賴海運,托育量能明顯不足。
補助保姆考照 補足離島托育量能
周柏雅指出,因應離島的需求,澎湖縣政府推動以保姆來補足公托中心無法觸及的離島,「我們鼓勵更多人來申請保姆證照」。
周柏雅說,澎湖不僅運用公家的資源辦理相關保姆課程,也因應保姆證照考試必須得到台灣本島的困境,縣府會補助考證照所需的交通費、住宿費,並提供相關補助,鼓勵保姆在澎湖執業。

▲澎湖縣公托的舒適環境,在孩子們可以自在遊戲。
此外,周柏雅也提到,在全國一致的育兒津貼以外,澎湖額外提供新生兒第一胎4萬元、第二胎6萬元、第三胎以上8萬元的生育補助;在孩子2歲以前,每個月還有額外3千元應幼兒補助,減輕育兒的經濟壓力。
「小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只會追求更好」,周柏雅強調,澎湖是離島,交通上的困難讓澎湖遇到的問題是整體性的,但縣府會克服困難,對孩子的投資只會不斷增加。
面對全國皆然的少子化難關,身為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澎湖,用具體行動,盡力突破天生地理困境,顧好每一位在地居民,讓永續的理念深入這離島縣的每一塊土地上,沒有人該被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