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雲林打造「農工商科技城」!古坑加值園區2025動土,張麗善剖析9+1產業園區布局

縣市長執政6周年專訪》農業大縣人口外流成隱憂、推9+1產業園區,張麗善:用智慧農業留住青年人才
撰文: 馬揚異     分類:永續城鄉建設     圖檔來源:雲林縣政府提供 日期:2024-12-24

2024年12月25日,全台灣有12名縣市長執政滿6周年,《今周刊》在年底推出系列專訪報導,希望了解這些縣市長在最後2年任期中,規劃達成的城市治理目標和政策行動。

報導中,《今周刊》也邀請12個縣市議會的朝野黨團幹部,提出對縣市政府未來2年的施政建議,期盼促成良性的府會交流。

雲林縣長張麗善上任以來,希望將農業大縣打造成「農工商科技城」,留住持續外流的本地人口。最後兩年,她將主力推動「9+1產業園區」建設、深化智慧農業等。儘管任期有限,但她自許當一個「種樹的人」,不急著在任內看到開花結果,而是持續為雲林縣的長遠發展努力佈局。以下是專訪紀要:

 

首長觀點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您在最後2年任期中,最迫切想完成的政策目標有哪些?

 

張麗善答(以下簡稱答):雲林縣一直都是農業大縣,我們的農業產值是全國第一。我在2019年上任時,雲林縣的農業產值是769億,如今高達936億,6年內足足成長167億。整個雲林縣,大約有49.7%人口從事農業工作。不過,還是有很多雲林子弟選擇到外縣市尋求發展,我們非常希望下一代有機會留在雲林縣,所以我們正在朝向一個「農工商科技城」的方向前進。

 

9+1產業園區、青年返鄉與就業支持

 

上任以來,我就開始盤點所有的雲林縣土地,有哪些地方可以發展成工業區。目前我們規劃了9+1的產業園區,當中有些是台糖用地、有些是私人用地,我們逐步啟動徵收等行政程序、跟地主溝通。當然,不是每個園區都能按照進度前進,但希望至少在我任內,能夠讓幾個園區的程序完備、開始動土。

 

當中,包括大北港科技產業園區、麥寮綠色產業園區,都是今年就可以送至縣都委員會,預計明年可以送到中央內政委員會。如果內政委員會可以一年內通過的話,我們後續還有一年可以進展動土。

 

最近比較開心的是,古坑的加值產業園區,已經在9月份通過環評,預計明年可以動土。這將會是雲林縣食品加工、冷鏈物流的重地。古坑筍子、鳳梨、茂谷柑、柳丁、咖啡都產得多,過去沒有加工廠時,一但產量過剩,就算農業部補助加工,卻苦於沒有加工廠;就算能夠加工,行銷通路也不夠、賣不出去。而這個食品加工廠的落成,也能成為雲林縣轉型為「農工商科技城」的重要一環,讓更多雲林子弟留在家鄉。我們將強化青年創業扶植政策,創造更多高附加價值的農業與地方創生相關職缺,吸引青年返鄉。同時推動合作社經濟模式,讓地方資源與人才能更高效地結合。

 

▲創造就業機會、留住下一代人才,是張麗善擔任雲林縣長以來的重要關懷。(雲林縣政府提供)

 

九大產業園區是雲林縣經濟升級與轉型的核心策略,未來兩年,我們將加速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招商,引進國內外優質企業,形成具競爭力的產業聚落,為地方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經濟效益和就業機會。

 

深化農業智慧化與永續發展

 

雲林縣是臺灣的農業大縣,我的目標是在最後兩年內進一步推動農業智慧化,導入更多的智慧科技,如物聯網、大數據與AI,協助農民優化生產效率,降低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影響,並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會持續推動有機農業與友善農業,讓雲林成為永續農業的模範縣。

 

今年,我們首次參加智慧城市論壇(ICF)的全球智慧城市評選,就獲選「全球七大智慧城市」,全亞洲只有雲林縣入選。雖然是農業大縣,但我們努力發展智慧化,譬如今年我們發展LINE平台「農情通」,幫助農民掌握天災與市場訊息;此外,我們的雲林幣支付系統也升級2.0,增加店家營收。

 

雲菁人才培訓

 

另外,為了避免人才斷層,我將今年定位為「雲菁人才培訓計畫年」,聚焦全縣人力資源發展,縣府推動跨局處協作。該計畫為期兩年,第一年專注國內訓練與國際專家引進,第二年規劃出國學習機會。縣府各局處可依業務需求靈活調度預算辦理課程,全面提升地方專業人才素質,支撐雲林產業升級與政策推動。

 

▲張麗善任內積極推動雲林縣的城市永續發展。(雲林縣政府提供)

 

文化與觀光推廣

 

最後,我也想在最後兩年任期內努力撕掉雲林縣「文化沙漠」的標籤。以前人家都說雲林不好玩、是「台灣最無聊縣市」。為了推廣文化與觀光,我還有四大園區要建置,包括草嶺石壁森林療癒基地、目前全國僅剩的農村型眷村「虎尾建國眷村」園區、四湖三條崙海水浴場海岸線土質改良,以及將閒置的北港糖廠活化為「北港1911好庫文化產業園區」,希望藉此讓北港朝天宮的香客變遊客、遊客變常客。

 

問:您認為要實現這些政策目標,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答:第一是財政。目前我們的稅收還是不足。每一年我們的稅收收入大約40到50億,但一年光是人事支出就要大約127億。而中央給我們的支持,大約148億,還是有短缺。

 

另外,雲林縣目前也面臨嚴重的人口外流問題。很多雲林子弟移到六都,尤其台北市跟新北市。目前雲林縣除了斗六、虎尾、麥寮三個鄉鎮就業機會相對充足,能留住年輕人,其他地區的人口老化都非常嚴重。

 

反觀六都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醫療資源充足,反觀雲林縣幅員遼闊,醫護病床數都不足,又沒有長者健保費補助,我們也很擔心社會福利不足,將來會讓老年人口都移往六都。若要讓雲林縣永續發展,我們也希望中央政府重視南北城鄉的社福資源均衡。

 

回到前一題談到的九大產業園區,目前有些計畫已經送到中央政府,我們也希望中央政府不論是經濟部、農業部、內政部國土署,給予我們更多空間,不要不准我們申請土地變更,讓計畫卡在中央。雲林縣提供了8萬多公頃的農一加農二用地,而我們申請虎尾產業園區的土地變更,只是當中的29.75公頃,希望政府能多支持,讓下一代雲林人留在家鄉,有一份高收入、穩定的工作。

 

問:您認為中央政府和雲林縣議會,能提供您什麼協助?

 

答:稅收部分,我們還是期許中央政府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進行資源重分配。25年前精省後《財劃法》修法,每個縣市政府都很窮,要有建設,一定要有財源,希望中央政府挹注地方更充裕的經費。(編按:縣長訪問於12/13進行,一週後立法院於12/20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按修正版本試算,雲林縣每年所得中央分配款預計從每年109億上升至258億。)

 

▲張麗善長期關心雲林縣健康平權並落實相關社福政策,譬如在有限財源內提供百歲以上長者免繳健保費。(雲林縣政府提供)

 

此外,作為農業大縣,雲林縣也最容易受到天然災害衝擊。農民種稻,要6個月才能收成,種鳳梨更要18個月。他們沒有勞工基本薪資、不能每月領固定薪水,每次遇到風災水災,都是叫苦連天。然而,中央政府給予的天災補助,真是微乎其微,說是從優從寬,但每次的補助限制都非常嚴格,要災損達20%才能申請,對於達不到標準的農民來說,他們的種植、翻土等等各方面成本,卻是一點都拿不回來。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斷爭取「農業權」修入《國土計畫法》。在目前的國土計畫之下,農業用地若永久不能變更,對農民而言土地是沒有希望的。以前農民還能盼望孩子學了一技之長返鄉,能夠申請用地的個案變更,讓孩子蓋個工廠,但如今他們都會感嘆:希望在哪裡?我作為農業大縣的首長,如果不發聲,這些農民要怎麼發聲?希望中央政府能夠用同等的態度,看待每一個鄉親子民。

 

縣議會部分,我們希望議會在審議預算時能支持重點政策的資金需求,特別是關於農業與基礎建設的計畫。縣議員的在地連結是重要資產,希望議會能積極參與政策規劃,提出具建設性的意見,並協助推廣政策的優勢與益處。

 

議會視角

 

雲林縣議會國民黨團成員林深

 

問:在張麗善縣長最後兩年任期中,您認為最迫切需要完成的政策目標有哪些?

 

答:張縣長執政六年來,不論交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績都相當好。即便預算經費相較大城市比較不足,但縣長還是積極奔走籌措資源。

 

放眼未來兩年任期,我會期許縣政府加強地方農水路的整修、以及電力設施的維護。雲林縣境內很多農水路,都是從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已經破舊不堪,颱風來時,很多低漥地區都會淹水,我們希望縣政府能多撥經費,幫在地居民整修農水路。

 

另外,雲林縣很多電纜線設備老舊,但如今台電維修清洗電纜線的人力不足,我住的地方靠近六輕,今年就停電了五六次以上,有時候一停就是兩三天,居民都苦不堪言。我們希望縣政府能積極提計畫讓轄內的電纜線地下化,改善目前電力設備不堪使用的狀況。

 

問:關於這些政策目標,您認為議會能提供什麼樣的協助?

 

答:我們在預算審議時,對於縣府提出的計畫都會大力支持,也希望針對前面提到的這些建設,縣政府能夠更積極去爭取推動。

 

雲林縣議會民進黨團召集人張維崢

 

問:在張麗善縣長最後兩年任期中,您認為最迫切需要完成的政策目標有哪些?

 

答:我非常希望張縣長能夠提升目前縣政府的行政效率。張縣長任內爭取大量前瞻性基礎建設(如道路拓寬等等),但後續的行政程序卻很差。很多我們議員的建議,年初提出之後,到年底都不見得有成效出來。

 

公務人員的總量有限,一下爭取那麼多計畫,公務員要身兼許多業務,根本負擔不了,效率怎麼會好?尤其縣長任內舉辦大量縣政說明會,包括工程的會勘、施工、動工等等,都舉辦說明會,浪費人力到各鄉鎮去內宣,公務人員就無法把任內的公務做好,也讓政府的施政效能變得緩慢。縣長一直主打推動的「九大產業園區」,至今也只聞樓梯響。

 

另外最近大家在吵《國土計畫法》,這部法在2016年就三讀通過,過去我擔任林內鄉鄉長,幾乎沒有看過縣政府來地方告知溝通未來的國土計畫要怎麼執行規劃。而明明劃設國土計畫是縣市政府的權責,但直到《國土計畫法》將要在明年上路了,縣政府才開始把責任推給中央。我也希望縣政府接下來少一點政治口水,好好提供民眾需要的幫助。

 

問:關於這些政策目標,您認為議會能提供什麼樣的協助?

 

民進黨團在議會是少數,但儘管作為在野黨,我們也希望縣政推動順利,縣府提出再多的預算都會支持,但也希望縣長最後兩年任期,能夠有更大的高度跟氣度,採納不同建議。

 

本專題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