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地馬拉、貝里斯、巴拉圭、史瓦帝尼……,與台灣往來數十年的邦交國,是多數國人翻開世界地圖,也難一眼指認的陌生國度。
這些中南美洲、非洲小國,社會環境和台灣相差甚遠,當地咖啡小農遭剝削的生存瓶頸、一盞燈都裝不起的貧窮問題、化肥技術不足衍生的環境議題,或是數位金融服務落後,鄉村經濟難開展,方方面面,發展困境鮮為人知。
但在相隔一萬多公里的台灣,有一群人,不只看見問題,還嘗試帶著創意發想、服務和技術,飛越半個地球,深入當地提出解方。他們搭起一條創新的援外之路,沿途送暖、照亮友邦。
改變,就從這裡開始。
由外交部設立的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簡稱國合會),是台灣專責援外機構,一九九六年成立以來,每年派駐技術團、醫療團等上百位專家前往邦交國和友好國家,提供社會經濟發展、人道議題等協助。
不過,近幾年國合會發現,要達到聯合國提出的「二○三○永續發展目標」(SDGs),加速對開發中國家的援助,「光靠官方機構遠遠不夠,一定要結合私部門資源,才能有效動員起來。」國合會副祕書長史立軍說。
於是,二○一八年,他們找來社會創新組織Impact Hub Taipe(社會影響力製造所)合作。一開始,雙方像在磨合「試水溫」。
疫情期間,非洲友邦史瓦帝尼因醫療衛生落後,沒有口罩可用,所有援助計畫幾乎停擺。雙方靈光一閃,找來口罩業者製作,首次透過群眾募資平台,發起「台灣,挺『罩』的」募資計畫,共捐贈兩千組防潑水布口罩,不只公私協力,還加入民眾參與力量,打造新的合作援外網絡。
不久後,他們在瓜地馬拉復刻募資模式,教在地小農種植咖啡、提升品質,找在地藝術家設計包裝,加工運回台灣販售咖啡豆禮盒,將收入再回饋計畫,繼續培育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