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訂閱

課程2. 《ESG投資新趨勢》
亞洲企業,也許更值得ESG投資人注意!

與全球的投資者一樣,亞洲投資人現在意識到ESG不僅僅是 「做好事」,而是要在眾多企業中分辨出最有機會突圍,並且能夠永續成功的優秀公司。

在ESG領域中,歐洲一向居於前導的地位,無論在CSR暢議、ESG實踐或責任投資的步伐上,都基於領先的地位,不過,展望未來,亞洲企業在ESG實踐上的速度,已經加快,前MSCI亞太區業務部總裁暨董事總經理林偉傑,甚至預測:「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亞洲會趕上歐洲。」人口老化、天然災害多,都讓亞洲企業在ESG實踐上,更需要加一把勁。

還有什麼因素,讓這家世界頂尖的投資機構,對亞洲這麼有信心?他又看到了什麼一般人投資人沒注意的趨勢?在今天的ESG投資第二堂課中,就借用林偉傑的觀點,帶我們從亞洲出發,看看ESG投資的大未來。以下是他的觀點摘錄:

過去十多年來,不論是對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認知,或採納ESG的程度,歐洲人一直都是走在世界前端,美國人則是緊跟在後。至於亞洲投資人,觀點非常務實,就是認為投資者的角色在於全力爭取最高的回報;在投資業,亞洲投資人常講的一句話是 :「讓歐洲人去做好事」(let the Europeans do good)。

但,同樣的務實心態,如今卻正是亞洲目前加速採行ESG的主因之一。

與全球的投資者一樣,亞洲投資人現在意識到ESG不僅僅是 「做好事」,而是要在眾多企業中分辨出最有機會突圍,並且能夠永續成功的優秀公司。

環保、人口老化喚醒投資人

當ESG在美國陷入政治辯論,爭議是否要把特定社會價值,加諸於資產管理公司和退休金計畫之際,ESG逐漸在亞洲投資界站穩了腳跟。亞洲投資人向來篤信數字、事實、過往的紀錄和科學,但他們現在也看出如果能貫徹ESG,有益於風險管理,並讓企業業績更加出色。而在亞洲,管理優異和管理不善的公司之間差距甚大,也讓ESG投資這個概念,漸成氣候,亞洲已經開始建立一套比美國更強大的ESG透明度標準和文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亞洲甚至會趕上歐洲。

亞洲ESG文化的茁壯,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全球的大趨勢。公司營運僅僅聚焦在確保股東利益是不夠的;而在投資組合中,對特定行業進行價值判斷,並將其排除於投資範圍的作法,也是不夠的。ESG的意義不止於此。亞洲區投資人現在明白,ESG提供了一套全面性的方法來審視公司績效、盈餘、商業模式、人力和管理結構的永續性,而這些都可能會影響財務表現。

因此,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亞洲投資人在構建和權衡投資組合時,都開始認真考慮ESG。根據MSCI指數的歷史資料,過去十多年來,不論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一系列ESG相關指數表現,都超過了非ESG指數。舉例來說,MSCI全球ESG領先企業指數(MSCI ACWI ESG Leaders Index)是以MSCI全球基準指數中各行業ESG評級最高的公司為標的,而其歷來表現均優於基準指數。

這一點在新冠肆虐時期,更得到體現。雖然幾乎所有公司都因疫情而受到負面影響,但那些管理、規畫、治理與勞動力關係較佳的公司,也就是較具ESG傾向的公司,在危機中也都表現更為出色。

特別的是,有一些趨勢正推動亞洲更廣泛地採用ESG,以及提高ESG的透明度,其一是環境惡化的問題。在過去許多投資界人士的自然假設是,環境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並不重要;這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頭些年,或許是事實,不少亞洲經濟體確實曾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實現成長,但目前在許多亞洲國家,環境已演變成一個嚴重問題。

從環境面向來看,亞洲經歷的天然災害比其他地區都要多,二○一四年到一七年間,各式各樣的天然災害就影響了六.五億人。多年來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成長的經濟政策,造成嚴重環境惡化,讓當地天然災害明顯加劇。中國一家大型證券公司最近告訴我,若是有企業汙染環境,很快就會被發現,相關惡行也會被社交媒體傳播,且通常會對其股價產生負面影響。

亞洲的人口老化是另一重要因素,也因此提高了吸引並留住人才以及擁有穩定勞動力的重要性。這一點在日本表現得最為明顯,面對人口迅速老化,日本政府就推出了提高女性勞動參與率等種種措施,試圖重振經濟。

資料取得、漂綠現象待克服

儘管熱情擁抱ESG概念,但亞洲在尋求採行ESG標準的過程中仍面臨不少挑戰。雖然亞洲地區的ESG資料這些年一直有改善,但真實狀況是,某些亞洲市場的資料和披露都不如成熟市場完善。另一個則是 「漂綠」的問題,某些機構刻意將現有產品冠上ESG的名稱,但這些產品卻可能搆不上ESG的某些門檻或標準。

目前亞洲的監管機構正努力制定一致的ESG揭露標準,為了最終在ESG標準上能與全球接軌、甚至更具前瞻性,亞洲需要勇於採納全球制定的ESG標準,而且走在前頭。雖然某些國家已尋求建立適合本國市場的ESG制度,但這可能不是吸引外資的最有利途徑。就像債券評級一樣,全球ESG投資者需要有一種共同的語言,以便在不同區域和產品績效之間進行有意義的比較,才能更信心決定投資方向。

回上頁下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