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5. 《ESG投資名詞解釋》ESG基金、綠色債券、
碳權交易、漂綠是什麼?綠色金融必懂關鍵字。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概念在台灣愈來愈盛行,加上金管會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綠色金融商品在台灣逐漸開枝散葉,從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信用卡都有,究竟這些商品跟一般傳統的金融商品有何不同呢?
永續投資的第五堂課,就讓我們來清楚六個必懂的綠色金融關鍵字。
首先,我們要從綠色金融(Green Finance)談起,綠色金融跟一般金融服務相比,更強調人類長期發展的永續性,也就是希望能在金融服務中導入節能、減少環境污染等概念。
要讓綠色金融發揮其影響力,就必須從消費者、企業端、投資市場面向著手,本文將針對綠色債券、綠色貸款、綠色保險、綠色信用卡、碳權交易,以及ESG ETF/基金等商品進行簡單的介紹。
1. 綠色債券:
是指發行人將所募得資金全用於綠色投資計畫或其相關放款的融資工具,這些投資計畫的範圍可包括:氣候、環保、節能、減碳等。根據台灣證券櫃檯櫃買賣中心「綠色債券作業要點」的規定,企業所發行的債券,若取具綠色債券資格認可並申請債券為櫃檯買賣,就是所謂的綠色債券。截至2020年底,台灣綠色債券發行量已突破新台幣千億元,包括:台積電、日月光、長榮、台電等指標企業都是綠債的發行單位。
以台積電在2020年12月發行的綠債來說,主要規劃用於能源使用效率提升與節能、溫室氣體減量,以及其它氣候變遷調適等用途。
以企業的角度來說,發行綠色債券與一般融資相比享有四大優點:第一、利息較低;第二、買家購債意願高;第三、用綠色債券再融資相當便利;第四、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2. 綠色貸款:
銀行業針對客戶推出的貸款方案,必須將資金用於環保、有助地球永續的事項上,例如:協助客戶更新鍋爐設備、發展再生能源、購置儲能電池設備、興建綠建築…等。
以國泰世華銀、兆豐銀、台北富邦銀來說,都有提供企業購置節約能源設備的優惠貸款;而永豐銀則是提供個人與企業的太陽能光電設備貸款。
3. 綠色保險:
過去的綠色保險主要著重在與環境相關的污染責任險,但近年則放寬到具有綠色性質或元素的保險商品都算數。目前主流的綠色保險商品可粗略分為兩種,其一是依據環保相關程度為基礎,來收取不同保費的保險;其二,則是針對環保技術和減少排放技術的保險。
舉例來說,由國泰人壽在2013年推出的綠能環保車保險,對綠能環保車駕駛收取的保費,較一般車險便宜約10%左右。
另一個案例則為在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產業著墨頗深的富邦產險,目前富邦產險在上述兩產業的保險市占率皆為業界第一,幫助太陽能光電、風力發電業者規劃、打造各階段的工程保險、財產與財務保險,以及各式責任險,協助綠能產業發展潔淨能源。
4. 綠色信用卡:
綠色信用卡是綠色金融商品中運用最廣泛的工具,形式包含轉帳卡與信用卡,將消費行為與環保公益做連結,像是將卡片每筆消費、轉帳或預借現金的某個比例,捐款給非營利組織或用於環境永續用途。
以玉山銀推出的玉山eTag悠遊聯名卡為例,除了卡片本身有行政院環保署的「碳足跡標籤認證」,玉山銀還會依據顧客eTag自動儲值金額,另外提撥0.1%到環境永續帳戶作環保用途。
5. 碳權交易:
所謂的碳權交易,簡單來說就是把「碳排放量」當作商品一樣交易,碳權交易可分為櫃檯買賣、現貨與期貨市場交易三種類型,國家或企業可向未達排放標準的國家或企業購買未達排放量的額度,藉此抵銷自己超額釋出的溫室氣體。
這是為了降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而發展出的一套交易,自聯合國的《京都議定書》提出了「碳交易」規範,且2005年在歐盟上路後,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目前為國際上最大、最成熟的碳交易市場。
在台灣的部分,儘管現行的《溫管法》已列入碳交易,但由於制度涉及碳定價、排放限值核配、減碳路徑等議題,相關子法並未上路。
6. ESG ETF/基金:
近年來台灣投資市場上出現許多ESG ETF或是ESG共同基金,在產品要掛上ESG這三個英文字,代表投資決策不能只像過往,僅看公司營收、獲利、股東報酬率表現,同時也要檢視企業是否符合ESG理念,注重自己在環境、社會與企業治理領域的表現。
根據金融研訓院的統計,全球投資ESG的規模已接近23兆美元。
根據晨星在2020年6月發布的歐洲ESG基金研究報告顯示,不管從1、3、5或10年的期間來看,ESG分類下的開放型基金與ETF,表現都比傳統基金優異
事實上,台灣在2017年12月,也已經由臺灣指數公司與富時國際(FTSE Russell)共同編製並發布「臺灣永續指數」,該指數已陸續授權各類投資機構包含ETF、退休基金與共同基金等運用於資產管理面向。
根據晨星與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資料顯示,由於ESG投資概念已受市場認同,台灣永續基金資產規模已逾新台幣兆元。
目前市場討論度較高的ESG相關產品,包括:富邦公司治理ETF、元大台灣ESG永續ETF、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永豐臺灣ESG永續優選基金、柏瑞ESG量化債券基金、中信ESG投資等級債…等。
說的比做的好 企業「漂綠」風險
當社會大眾愈來愈重視、保護自己生活的環境,永續經營就變成了一門生意,企業也有更大的壓力必須揭露環保作為,因此可能出現企業刻意誇大其環保成果的「漂綠」行為,或是靠著用看似環境友善的包裝與原料來「漂綠」。
此外,在綠色債券、綠色融資市場也可能有漂綠行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林奇澤指出,當各界爭相以綠色名義進行綠色債券募資計畫,背後有個潛在的問題是計畫到底有多綠?
林奇澤指出:「國際經驗顯示,綠債曾被用來作為燃煤電廠的建設之用,雖然發行者稱此新設備較環保,但仍對環境問題沒有貢獻。」
不過,這樣遊走在灰色地帶的作法很快可望能解決,因為歐盟預計將在2021年6月把歐盟綠色債券標準在內的四個重點項目完成立法,好讓市場有一套遊戲規則可遵守,像是建立歐盟綠色債券標章(EU Green Bond Label)。
未來發綠債的企業除了必須符合歐盟永續分類規則外,還必須「公開資金用途、定期報告環境效益、接受外部審查及公開外部審查報告」讓漂綠的情況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