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COP28會議現場直擊
綠色杜拜
COP28精選評論
COP28會議背景
COP27會議效應
COP28影音
今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巴黎協定》 後的首次 「全球盤點」
直擊杜拜現場
2023年篤定成為12萬5000年來最熱的一年,發燒的地球釋出警訊:人們因應氣候變遷的腳步,始終太慢。
氣候變遷的難題,需要世界各國攜手面對。年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聚集各國政府首腦、企業與NGO,持續為氣候問題形塑目標與行動方向。
今年COP28也將進行《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檢核200國氣候行動的成績單。
台灣在這場盛會中不曾缺席,《今周刊》親自前往杜拜,透過現場直擊報導,讓台灣在氣候議題上與世界攜手,共同跨出下一步。
COP28聯合國氣候峰會30日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登場,將近200個國家同意啟動「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基金,支援遭受全球暖化衝擊的國家,共同締造「歷史性」時刻。 COP28主席賈比爾(Sultan Al Jaber)說:這是「COP歷次會議首度在第一天就通過決定,而且我們完成的速度罕見、驚人且具歷史意義。」
聯合國第28屆氣候峰會(COP28)30日於杜拜登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指出,2023年是人類出現在地球至今最熱的一年,「我們正在經歷全球沸騰的氣候崩潰時刻(Climate breakdown)。」他說,全球各地乾旱、洪水、野火等極端災害不斷,各國領導人應該感到恐懼,並立即採取行動。
本本屆COP28週邊最關鍵會議「世界氣候高峰會(World Climate Summit, WCS)」,除了台灣金融巨頭出席演講,現場還出現台灣大學以及國內社會企業。 台大實驗林受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 WCF) 邀請出席,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的處長蔡明哲擔任專題講者、台大森林系教授丁宗蘇擔任與談人,共同提出比碳權更高層級的「生物信用 (Biodiversity Credit)」倡議,將深化金融業與各產業生物多樣性議題的合作。 演講結尾,蔡明哲講了三次,他也要在台灣做企業護山林的倡議,推廣台灣自己的Credit。「台大實驗林團隊已經為『Biocredit Taiwan』做好準備了,我們必須要告訴企業,投資自然就是投資未來,若不願投資自然,持續損害自然資本,便會債留子孫。」
今周刊編按: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提出的氣候協議草案,內容呼籲減少生產和消耗化石燃料,但並未提到「逐步淘汰(phase out)」化石燃料。 產油國家將力圖要求推動碳捕捉技術,以彌補石化產業產生的溫室氣體,讓石化產業能夠繼續擴大發展。問題在於,從空氣中移除溫室氣體的這種技術,目前尚未經過大規模驗證,成本也很高,並不知道能否真的用來幫助解決氣候變遷問題。
COP28聯合國氣候峰會近日於阿聯杜拜舉行,盤點各締約國對抗氣候變遷進展及未來方向, 氣候大會會場分成兩區,官方主場「藍區」及開放給所有大眾「更接地氣」的「綠區」,可聽見世界各地的聲音;《今周刊》實際開箱綠區,現場宛如大型永續遊樂園,還有寓教於樂的裝置藝術、遊樂設施以及遊行表演。
氣候倡議夥伴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