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柯文哲:取消普發重陽敬老金,不是世代對立,而是永續社福體系

柯文哲:取消普發重陽敬老金,不是世代對立,而是永續社福體系
撰文: 柯文哲     分類:智慧城市經濟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1-12-27

在2015年以前,台北市65歲以上的長者,每年都能領到1500元重陽敬老金,沒有排富,是一份以「照顧老人」為名的現金紅包。這個齊頭式、一次性的現金普發政策,在全國各地行之有年。不論地方財政如何困窘、甚至債台高築,許多縣市政府都發放,甚至逐年加碼,藉此爭取老年人的選票。

重陽敬老金的發放,是政治力量介入社會資源分配最顯著的例子,對年長者的幫助微乎其微,更妨礙社會福利體系的建立。對我而言,既不排富、也無法提供足夠生活保障的重陽敬老金,不是社會福利政策,只是民粹政治的產物。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的人口會超過20%,由於戰後嬰兒潮與少子化的衝擊,台灣的人口結構將急速老化。台北市為例,截至今年9月,老年人口有50萬2686人,達總人口的19.8%,很快就會達到超高齡社會的20%,老人照顧的福利政策若不好好準備,恐怕會引起巨大的災難。

 

統計是統治的基礎,政治不應凌駕專業。監察院在2019年針對各縣市發放重陽節禮金提出一份報告,詳細調查與檢討敬老金之經費來源與適法性。援引主計總處統計,在2011年至2018年間,各地方政府持續發放「中央法定以外老人福利現金給付」,核發金額從48億成長至89億;核發人數從286萬人次增加到368萬人次。各地方政府財政普遍不佳,卻長期發放未有排富的重陽敬老金,對地方財政是沉重的負擔。

 

為了促使地方政府審慎評估、規劃社會福利給付,主計總處在2012年建立地方社福支出的預警機制,也將法定外的老人福利現金給付列入預警支出項目,若各地方政府在重陽敬老金、重陽節禮金、敬老慰問金等預算不斷擴編,連續三年超過預警門檻並未改善時,主計總處將扣減中央對地方的一般性社會福利補助款,目的是避免拖垮了地方財政。

 

但縱使中央設下了預警機制,各縣市的現金給付預算仍逐年攀升。在2014年到2018年間,只有宜蘭縣、苗栗縣、花蓮縣、屏東縣等縣市未超過預警門檻;台北市則在2016年時,因停發重陽敬老金,已從社福支出預警名單移除。

 

在我上任後,取消了不排富的重陽敬老金普發政策,發放對象以中、低收入戶的長者為主。到2021年,台北市的敬老禮金預算僅剩3700多萬,預算減列成效斐然。

 

社會福利政策應以照顧經濟弱勢者為主,不應將所有年長者皆視為弱勢族群,這是悖離社會實際情況。不建立適當的排富機制,不僅違反社會正義原則,也排擠了真正需要社福資源的族群。

 

在2014年時,台北市重陽敬老金一年編列7億元,隨著人口急遽老化,到了2022年時,單一禮金預算需擴編13.5億元。每年發重陽敬老金或許能一時討好長者,但長遠下來,會拖垮整個老人社福體系,甚至債留子孫,傷害未來的每一個老年人。

 

因此,在老人社會福利預算上,應該建置整體的長照系統,並做長遠規劃。台北市的老人福利支出,從2014年編列的27億,至2021年時已經提高到64億。

 

這段時間,我們在硬體、社區支持系統、健康與福利上,皆規劃了務實的政策。在長照設施硬體建設方面,台北市每一個行政區皆設有日間照顧中心,並持續擴大布建日照機構,逐年增加年長者的收托量;此外,台北市大量設置老人關懷福利據點、長青學苑、建立社區式長照機構等,強化以社區為支持基礎的長照體系,亦落實從健康、亞健康、失智、失能至臨終的多元健康促進方案。

 

在社區支持系統方面,台北市有超過400處的老人共餐聚點,透過餐費補助與活動辦理,鼓勵年長者外出、強化社區連繫;同時,我們也持續推動石頭湯計畫,讓長照醫療與社區資源結合,為每一個行政區的失能長者提供醫療後盾,並串接地方的鄰里關係與在地資源,讓在地共老、共好得以可能。此外,台北市也成立扶老專案,為弱勢長者提供居家修繕與生活輔具設置的服務,目的在於降低年長者在生活中摔倒的風險,建立更安全的居住環境。

 

在健康與福利方面,台北市65歲以上的市民皆可免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是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三名,接種疫苗能有效降低罹病風險。更重要的是,我們在2021年投入了31億元補助年長者的健保費用,只要是綜合所得稅20%以下的年長者,皆符合健保費補助資格。

 

根據統計,台北市有88.6%的年長者、也就是接近9成的老年人口享有健保補助,最高一年補助8988元。相較新北市的25億、桃園市16億、高雄市20.65億的健保補助預算,台北市老人健康福利實為全國之最。另外,台北市編列了12億的老人乘車費用,65歲以上的長者,敬老卡每月有480點可用於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市立場館等,使用範圍持續擴大中。

 

取消重陽敬老金普發,不是世代對立,而是價值選擇。顯然地,距離財政永續的社會福利體系,我們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