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永不拆毀!這兩位建築師靠改造老屋,實現低碳永續價值

永不拆毀!這兩位建築師靠改造老屋,實現低碳永續價值
撰文: 吳佩芝     分類:永續城鄉建設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1-11-30

買房子是大部分臺灣人一輩子的最大投資,圍繞著買房子而來的價格波動、土地利用、周邊建設、合理稅收、都市更新也總是政府揮之不去的多元難題。

何時該買房?該怎麼買?買在哪裡?也總是臺灣人茶餘飯後的必備話題。財經頻道的老師們總愛說:「房子什麼時候最便宜?等你回頭看的時候!」君不見半導體大廠投資高雄的新聞甫一傳出,連設廠生產的時程都還未定,周邊地區的房價就先行反應喊漲了。

 

每個人都想要擁有安全、舒適、方便的住宅,但對於社會新鮮人來說,入手新房子價格高昂、能力難及,舊房子又得小心屋況不佳,例如漏水、管線老舊、結構安全等修繕問題,房子是要「買新不買舊」?還是「地點、地點、地點」,總是個兩難抉擇。

 

對於建築師而言,蓋新房子當然是他們嶄露頭角、一顯身手的好機會。不過近年來在國際建築界中,都市發展、環境責任與居住正義成為了重要顯學,特別是期待建築師們在追逐創新前衛設計之外,同時也能負起對於人類與環境的深刻影響力。2021年建築界的最重要指標獎項—普立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頒給了法國建築師雙人組安妮・拉卡頓(Anne Lacaton)與尚・菲利普・瓦薩爾(Jean-Philippe Vassal)。

 

普立茲克獎評審團表示,拉卡頓和瓦薩爾兩位建築師,對於現代主義建築遺產的活化再生,提出了深刻的翻修與整改策略。他們實際運用了專業,回應日益嚴峻的氣候困境與生態難題。而這兩位建築師最拿手的並非設計與興建新的建築物,而是在對於人群與環境造成最少干預的條件下,對建築進行改造活化,使其重獲新生。「永不拆毀」(never demolish)是他們奉為圭臬的信條,他們時常翻修閒置、使用效率低落的公共蚊子館,使其變身為更彈性、更能深化公共性的新場域,從而延伸使用年限。

 

在住宅方面,拉卡頓和瓦薩爾的經典案例是2011年改造了位於巴黎北部;一處興建於60年代初期的大型社會住宅Tour Bois-le-Prêtre[1]。這處17層樓高、可容納96戶的老舊住宅原本等待拆除重建,經過他們的巧思之後,移除了原本厚重的混凝土外牆,增加了室內面積,同時藉由搭配玻璃與溫室常用的聚碳酸酯PC材料,加入大尺寸透明落地窗、陽台、花園等當代設計,為住民引入自然光線與開闊視野,同時有助於調節室內溫度,使得居住感受更為舒適。徹底翻轉了傳統上社會住宅沉重、陰暗、景觀欠佳的負面印象。除了讓社會住宅的美學達到了新的高度,也提醒人們重新思考都市中此類社區各種翻轉再造的可能性。

 

拉卡頓曾說,翻新是在既有條件下做出更多與更好的契機。捨棄與拆除原有建築的決定簡單而快速,但它浪費了更多能源、材料,甚至是建築物在歷史時間軸線上的意義。而這些負面的社會與環境衝擊,對我們來說就是一種暴力行為。

 

從環境永續角度來說,蓋房子其實是高度消耗能源與資源的行為。據估計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原物料都是用於蓋房子—例如生產營建所需的鋼筋、水泥。根據國際能源局(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指出,水泥與鋼鐵自材料開採收集所需的高溫及密集能源耗損、水資源消耗到材料運輸以及執行工程等,在整體供應鏈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幾乎佔了世界總體碳排放量的40%。

 

全球因應氣候變遷喊出使用者付費,歐盟為達成未來碳中和的目標制定「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規定2023年開始,進入歐盟市場的鋼鐵或鋁等高碳排商品必須購買碳權配額;另在歐盟境內實施能源稅賦改革,家庭供暖及電力供應將納入課稅範圍。但別忘了,一系列的碳邊境交易稅、碳費、碳權抵認等制度陸續上線,除了推高鋼筋水泥等高碳排材料及能源使用的價格外,企業因應減碳投資開發這些新穎的”綠”技術,同樣是會轉嫁在資本市場的房價上繼續堆疊。

 

近年來政府透過各種措施獎勵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最近的複合住宅公共安全事件更使得老屋重建的必要性與急迫性被人們所高度重視,未來臺灣在營建部門所將消耗的能源與資源,乃至於溫室氣體排放預期只會水漲船高。此時,重新考慮建築翻新的價值,透過善用設計手法與材料科技,讓人們享有高品質美感生活,或許是建築物在續用或捨棄兩個殘酷選擇之外的可行選項。

 

人類的壽命終有盡頭,對於地球漫長的歷史來說只是過客。我們最好的投資,其實是對每個人都要安身立命、歷代傳承的建築,做出友善永續的抉擇。從公共建築、社會建築乃至一般住房,在兼顧安全性下,透過設計讓舊建築活化新生,強化人、建築與氣候環境間的相互關係,在保留原有建築的基礎上進行修復並配合回應周圍環境的設計進而達到永續性,同時大大降低材料及能源的浪費。讓老屋新力體現低碳永續新價值。

 

[1] https://www.moma.org/interactives/exhibitions/2010/smallscalebigchange/projects/transformation_of_tour_boise_le_pretre.html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