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木作重現歷史 音樂搖滾新生 嘉義市 百年木都2.0

木作重現歷史 音樂搖滾新生 嘉義市 百年木都2.0
撰文: 林麗娟     分類:永續城鄉建設     圖檔來源:嘉義市政府 日期:2021-03-09

從日治時期到1981年,隨著嘉義市阿里山林場砍伐林木輸出,木業景觀應運而生,嘉義市因此獲得「木都」之名。然而對生態的衝擊也演變為木業的沒落,嘉義市政府推出重現木都再造計畫,以期達成永續城鄉指標。

嘉義市開墾的年代久遠,留下不少荷蘭、鄭成功與清朝統領時期的遺跡,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林朝基指出,影響嘉義市景觀風貌最劇烈的,就是日治時期大量砍伐珍貴檜木運送至日本。依據統計,在1935年嘉義市的7萬人口中,有高達十分之一都屬木業相關從業人員,嘉義市因木業發展而繁榮,塑造了特有的都市風貌。

 

再造歷史現場
重現木都風華

 

1963年之後,環境保護意識逐漸抬頭,嘉義市政府全面停止阿里山林場的砍伐行為,迄今只剩文化資產供人回憶過往榮景。

 

為了找回嘉義市木都的記憶,再現木材城市風華,市府於2018年7月至2019年底執行重現木都再造歷史現場計畫,運用文化資產整體策略的治理思維,對應6大面向,再造歷史現場。

 

6大面向含括:1、發現及再現木業歷史記憶,建立完整的木業文化資產清單,重現木業文化內涵;2、文化治理帶動城市發展,整合資源,以傳統木建築為基地,進行傳統大木工方式修復,進行木業工匠人才培訓傳習計畫;3、組織人力的垂直與水平整合,提供在地文史團體、社區居民參與再造歷史現場的管道,導入「木軸帶社區營造計畫」,強化認同;4、在地木業人才培育,辦理「木生活論壇與工作坊」等等,鼓勵年輕人投入木業;5、運用科技發揚美學,以影像科技帶領國人領略木都榮景;6、連結歷史與現代生活需求,培育文創人才與木工人才,傳承木造古蹟修繕技術,維護文化資產。

 

傳統木造技術

老師傅的傳統木造技術往下傳承形成可貴資產。

 

結合跨界音樂
傳達新時代定位

 

嘉義市國際管樂節行之有年,透過音樂串聯世界的聲音,帶領年輕人重新認識百年木業城市。

 

2020嘉義市國際管樂節「管樂搖滾BAR」自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1月3日盛大登場,透過跨界的碰撞,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要讓在地人和訪客一起顛覆對傳統管樂的刻板印象。

 

市府文化局藝文推廣科長林依玲表示,2020年共有行進樂隊逾50隊投入位於嘉義市立體育場的表演,精彩演出包括跨界晚會以及多場室內、室外音樂會,踩街嘉年華團隊更創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紀錄。

 

跨界晚會以「搖滾體育場」為主軸,於12月19日在噴水圓環熱鬧上場,目標是打造一場搖滾風格的跨界晚會,晚會的型態與內容強調跨界、實驗、創新面向,整體節目120分鐘不斷電演出,管樂團、變換隊形表演、搖滾樂團、嘻哈及舞團共襄盛舉;更特別邀請台灣第一支成立的「美式室外行進樂隊」─台北市建國中學樂旗隊演出,樂旗隊分別贏得2018、2019年WAMSB世界行進樂隊大賽總冠軍及亞軍的亮眼成績,掀起跨界晚會的高潮。

 

另外,晚會也特邀老王樂隊表演拿手的新台灣後民謠曲風,獨特的搖滾音樂結合管樂演奏風格,在晚會中與其他團隊激盪出璀璨的火花,既復古、又創新,恰好傳達嘉義市木都歷史文化內涵豐厚卻也努力追求創新的新時代定位,喚醒木都百年的DNA,傳承永續。

 

國際管樂節

國際管樂節2019年優選得主《嘉管號角響起(連作1)》陳紫晴的表演。

 

國際管樂節

國際管樂節2019年優選得主邱俊榮《舞動美姿》的表演。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