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ESG不是沽名釣譽!台塑化、鴻海與中鋼都拼命在做的這件事,為何關乎國安危機?

ESG不是沽名釣譽!台塑化、鴻海與中鋼都拼命在做的這件事,為何關乎國安危機?
撰文: 國泰金控投資長 / 程淑芬     分類:ESG投資趨勢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0-12-10

企業永續發展的觀念持續在全球擴張中,台灣在2020年更因為世界最大EMS廠商鴻海精密回應全球投資人氣候議合行動「氣候行動100」呼籲,讓今年成為永續發展行動跨領域協同合作值得紀念的一年,未來,期盼有更多台灣企業加入,並獲得更多關注,為美好環境共盡心力。

 

今(2020)年將會是台灣史上永續發展行動跨領域協同合作值得紀念的一年,在11月5日,世界最大EMS廠商鴻海精密回應全球投資人氣候議合行動「氣候行動100」(Climate Action 100+,簡稱CA100+)呼籲,宣布2050年淨零碳排。

 

鴻海是 Climate Action 100+ 全球議合高碳排企業對象當中,亞洲的先行者之一,也是台灣第一家設定遠高於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的上市公司,在正式公告承諾後立刻驚豔全球,CA100+ 也迅速回應歡迎鴻海積極行動目標,參與議合的國內外投資人也相當振奮。

 

有趣的是,這件國際大事在台灣並沒有被大肆報導,可能是因為這則新聞安排在與月營收同日公布,證券分析師更關心公司營收成長,這也凸顯台灣在企業永續、責任投資與氣候行動上重視度仍然落後國際,否則在較重視永續發展表現的國家,這樣的新聞可能還會是政府向國際宣傳政績的大事呢。

 

投資人的積極議合力

 

Climate Action 100+ 是由責任投資原則(PRI)及全球四大機構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共同發起,為期5年的大型倡議活動,於2017年12月12日正式啟動。目前全球已有500 家以上的投資機構簽署參與 CA100+ 倡議活動,管理資產規模超過47兆美元,台灣參與簽署的有國泰人壽及國泰投信。CA100+ 將溫室氣體高排放量的全球前100大企業列為優先議合對象,另外,也與極有機會推動清潔能源轉型或是面臨氣候相關金融風險的企業進行議合,目前 CA100+ 已在全球選出 167 家企業,亞洲企業有33家,其中3家為台灣企業――台塑石化、鴻海及中鋼。此倡議活動希望企業管理階層正視問題,闡明董事會對氣候變遷風險╱機會的職責和監管,採取行動降低整個企業價值鏈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依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CFD)框架,加強氣候變遷相關的財務資訊揭露。

 

供應商客戶、金融機構與政府  都更重視永續

 

台灣高度依賴出口,出口品項非常廣泛,由於各產業供應鏈客戶端對供應商在企業永續的KPI:環境、社會、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ESG)要求越來越高,加上近年來銀行與投資人等資金提供者也越來越重視企業永續,企業如果對於國際快速發展的永續行動趨勢不夠重視,沒有落實產業鏈ESG規定,將來生意訂單很可能受影響,資金來源與資金成本也可能承壓,長久下來獲利成長性與永續性自然也會變得不穩定。

 

換言之,企業對ESG漠視的代價將越來越高,長期ESG表現不佳也可能引發營運風險,最終反饋到財務績效與股價表現。包括台灣在內,已有些國家的企業因為疏於回應投資人或供應商ESG要求而被列為不往來名單,一旦被停止訂單或不再投資後,就要花更多心力挽回。企業應該拋棄過去「CSR是沽名釣譽」或只專注獲利的心態,正視永續已經是國際沸騰話題,在實踐上更要求扎實作為,已經不是透過公關形象包裝可以敷衍的,非常值得企業快馬加鞭補課。

 

包山包海的ESG:越廣泛也越聚焦

 

回顧企業永續發展進程,可以清楚看到上市櫃公司在與監理機關、交易所、客戶、投資人等利害關係人的共學精進之下,從早期獲利至上到重視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演進到目前主流說法「企業永續」,其主要精神相當簡單:一個企業要長久存在,最重要的二個任務就是(1)掌握未來機會與(2)因應未來風險。

 

懂得掌握未來機會的企業就能事先準備未來商機,營收獲利便有永續性,而預見未來風險妥適因應,更是企業永續的護身符。一個企業若能將自身ESG仔細檢視,等於做了永續健康檢查,完善商機掌握與風險因應的企業,當然會是投資人、放款者、員工、客戶放心往來的對象。

 

國際上分析企業永續能力通常用3個構面來檢視:環境、社會、治理,即ESG,對這3個面向優先順序也從過去3個領域彼此兼顧,演進到現在更主流觀點認為只有在環境保護與社會共好前提之下,企業獲利才能長遠。在這個思維之下,投資人除了過去審視公司治理表現之外,更擴大關心領域到社會(客戶滿意、多元人才、人權、勞工、資安等)及環境(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空氣與水資源稀缺與污染等)。

 

隨著檢視ESG的分析方法越細緻,企業為了因應各式各樣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所揭露ESG相關資訊也越廣泛,有些企業永續報告書篇幅甚至膨脹到百頁以上,但是根據國際研究機構分析,全球企業在永續報告書揭露的資訊,許多並非影響企業是否能永續發展的關鍵資訊,客戶、國際ESG評比公司與投資人已經開始要求企業要揭露重大性議題資訊,同時將ESG資訊揭露逐漸往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與巴黎氣候協定聚焦,來彰顯企業珍惜環境、與社會共好及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氣候變遷為跨領域最重要的ESG議題之一

 

個別公司因為產業特性不同,永續報告書所需揭露的ESG重要議題會有所不同,但這些ESG議題有一些是跨產業均必要揭露的重大性議題,而氣候變遷相關資訊更是重中之重。巴黎氣候協定發展至今,許多非營利組織結合各領域領導者,積極倡議重視氣候變遷減緩行動與企業調適方案,全球投資人參與了許多有意義的議合活動,例如:發起Climate Action 100+合作督促全球高碳排企業碳治理與減碳目標、協助英國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碳揭露計畫)發起的CDP Non-disclosure Campaign督促企業回覆CDP問卷、促進企業支持(TCFD)、減少投資或放款部位碳排,甚至還有Asset Owner Net Zero Alliance承諾投資部位2050年零淨排放,航空業也有Neutral-Carbon Growth 2020承諾自2020年起碳排零淨增長。

 

除了鴻海承諾2050零淨碳排之外,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業者台積電早於2020年7月宣布加入Renewable Energy 100%(RE100,再生能源100),成為RE100會員中第一個半導體企業成員。它承諾2050年要達成全球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因使用電力所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歸零等目標;2030年前,全公司生產廠房25%用電量來自再生能源,而非生產廠房100%用電量將來自再生能源。

 

截至2020年7月,已完成簽約之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達1.2GW,整體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已達8%,每年約當減少218.9萬公噸碳排放量。根據綠色和平組織估算,台積電年用電量占全台總用電量4.8%,若可以在2050年達到100%再生能源目標,將協助台灣達成現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減碳目標的4%。

 

RE100是由The Climate Group及CDP共同合作所推動的全球倡議活動,加入RE100的企業必須設定公開目標,承諾在某一年前其全球營運據點的電力100%使用再生能源,且最晚2050年前須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並每年揭露電力資訊。截至2020年11月中旬,全球有268家企業加入RE100倡議活動,其中3/4企業承諾在2030年前100%使用再生能源。RE100 2019年年報也指出,已有1/3會員企業已達成75%以上再生能源使用,30多家企業也已經實現100%再生能源;而亞洲企業加入的家數近年也逐漸成長,2019年新加入RE100的會員企業中超過40%為亞洲企業。

 

台灣需要國家氣候治理藍圖

 

亞洲國家領導人也成為投資人議合的對象,先前日本承諾日本NDC減碳目標為2030年與2050年較2013年減碳26%及80%,韓國政府在減碳目標制定上也規劃2030年要較基線情境(BAU)水準減量37%,這些目標近期皆受到投資人挑戰,多個投資人聯盟於今年2月及5月發布公開信函給日本安倍首相與南韓文在寅總統,督促兩國領導人重視氣候變遷、採取更積極行動、承諾更積極國家減碳目標,於2050年達到零淨排放。

 

台灣在巴黎氣候行動之後對外發表了國家貢獻減碳目標,訂定2025、2030、2050年台灣溫室氣體排放要較2005年266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分別減少10%、20%及50%。由於環保署即將公告2021至2025年溫室氣體減量第二階段六大部門減量分配最終版,不少企業對於是否能成功減碳持懷疑態度,但國際趨勢發展已經使台灣面臨更高壓力了。

 

台灣環保團體在今年7月以南韓為例,公開呼籲總統勇於對氣候變遷因應做出更積極承諾,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等團體也在9月27日舉辦氣候大遊行,提出六大訴求,包括宣示2050年以前達到零淨碳排、將氣候變遷視為國安危機、提出台灣版綠色政綱、強化能力建構等。

 

隨著中國於9月正式承諾2060年碳中和,日本與韓國也雙雙於今年10月承諾2050年零淨碳排,台灣現階段規劃於2050年較2005年減碳50%的規劃顯得落後。隨著更多亞洲國家及企業願意承諾更積極減碳目標,以及年輕世代不斷要求政府回應氣候變遷積極作為,筆者認為不久的將來,可預見台灣在國內外利害關係人督促下會設定更積極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而國家氣候治理藍圖也將是2024年總統候選人必要具備的重要政見之一。

 

金管會於2020年8月實施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方案中可見金管會與環保署、科技部跨部會合作規劃,也要求企業落實永續ESG資訊揭露、要求金融機構落實責任投資,交易所也在同時修正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規範金融機構提升責任投資表現揭露。其實早在今年初金管會與證交所就已經發布規範,要求企業在年報及企業永續報告書中須揭露碳排、用水、廢棄物與有毒物等環境資訊,也必須依照TCFD建議揭露氣候變遷風險情境分析、可能財務影響及減緩與調適作為,TCFD也成為企業ESG資訊揭露的必備項目。

 

氣候變遷已是企業永續挑戰的必修課,是供應鏈客戶、往來金融機構、政府、交易所、社會大眾共同關心的重大議題之一,可以預見未來更多國際級台灣企業的積極減碳目標承諾,將成為環保署進一步設定更積極國家減碳目標的後盾。

 

在全球倡議降低對高碳排企業投融資的壓力下,金融機構勢必也會檢視對高碳排企業投融資,對不積極轉型企業停止提供資金或將資金轉向綠色能源等未來商機。目前全世界已經有相當多企業就氣候行動宣示了減碳目標與營運調整計畫,相信每一年都能觀察到更多企業新作為,將成為國際同業彼此精進參考的靈感。氣候變遷問題既然是全球關注焦點,建議供應鏈廠商與上市櫃公司應該積極評估因應氣候變遷風險、掌握商機,與環境社會共好來實踐永續真義。

 

(本文作者為國泰金控投資長、亞洲機構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IGCC)主席)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