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不再讓性侵「被無聲」!吹哨者保護法不能等

不再讓性侵「被無聲」!吹哨者保護法不能等
撰文: 陳偉周     分類:S社會責任     圖檔來源:攝影/唐紹航 日期:2020-12-02

經常缺乏直接證據的校園、機構性侵事件,特別需要見義勇為的教職員出面揭發,但現行法律對通報人的保障不足,讓部分目擊者在伸張正義與保護個人權利之間辛苦掙扎。

當一位富有正義感的手語老師,積極調查校內發生的性侵案真相,下場卻是個人考績遭殃、被迫提前退休,即使集體性侵被社福團體揭露,這位熱血教師遭剝奪的權益,依舊無法回復。

 

這起二○一一年發生在台南啟聰學校的駭人聽聞案件,引起各界高度關注,並成為獲得兩項金馬獎肯定的電影《無聲》的創作靈感來源;但即使如此,類似事件依舊不斷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一八年四月,任職花蓮某身心障礙機構的吳姓護理師,在替一名女學生洗澡時,對方突然開口求助:「張叔叔會摸我胸部跟下體。」她認為事態嚴重,要求通報社福單位,指認可能涉嫌性侵的張姓組長;但是同事反應卻冷淡,斥責她「不要問太多」、「別把我們拖下水」,甚至刻意排擠她。

 

被貼「抓耙仔」標籤

就算換工作也難甩惡夢

 

職場霸凌與無法坐視惡行的雙重壓力下,吳姓護理師決定私下探訪受害學生調查真相,蒐集足夠證據後,她主動離職並向警方報案,揭發機構的長期性侵案。張姓嫌犯遭檢方起訴後,今年二月被花蓮地院一審宣判有罪。

 

儘管事件暫時落幕,吳姓護理師的惡夢卻還沒結束。身為吹哨者的她,雖然找到了新工作,卻仍受前同事流傳的耳語困擾,一直擺脫不了「麻煩人物」、「抓耙仔」的標籤,無法融入新環境。

 

「台灣的性侵案,成案率都非常低,很重要的原因是對吹哨者的保護不夠,很多人怕惹上麻煩,不願意作證或說出實情。」監察委員紀惠容無奈地說,「很多性侵案甚至從來沒被揭發,成為『黑數』,必須有可有效保障吹哨者權益的法律,才能改變現況。」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