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台灣人的愛心無所不在!一項便利商店的社會創新,助腦麻兒度過難關

應該與不應該
撰文: 黃正忠     分類:創新商模 日期:2021-04-21

世上充斥各種應該與不應該的行為與心態,若個人、團體之間能誠實面對不應該的作為,用同理心、創造力等社會模式,攜手打造心中相信的應該,便能減少亂源,讓改變持續發生。

我是花蓮人,十六歲北上求學後,回家的路就是曲折。經過許多人的努力,這條路從一天縮短為兩小時。清明節前夕,應該沒事的心態,把工程車停在不應該的地方,鑄成令人悲痛的台鐵太魯閣號事件,花東人心都碎了,因為每個罹難者都可能會是自己。

 

應該為不幸的同胞做點什麼的同理心,讓我們看到很多不平凡的感動,救援、送餐、醫療、大體修復、受難家屬照顧,以及兩周就破十億元的捐款,都令人動容。然而衛福部原先對善款分配不應該的想法,卻著實令人感到憤怒與失望。台灣人百分百針對傷亡者與家屬所做出的捐助,怎麼可以挪去支付政府應該盡的責任?

 

人往往沒有因為最壞的打算,而站穩應該堅守的分際;沒有因為設身處地,而掌握原本應該有的進退。亂源,往往就來自於此。

 

我曾介紹為了環保永續的新加坡「不便利商店」,快時尚、快速、便利消費,是典型線性經濟樣版,材料取得、製造、消費後棄置廢棄物;看似生活品質提升,卻是不應該持續的模式。不過,最近台灣推出一項便利商店的社會創新,善用台灣人無所不在的愛心,合力降低地球不應該有的負面環境衝擊。

 

首度由便利商店、社會企業、社福團體三方打造永續循環經濟新模式,將消費者在超商的公益善款捐給腦麻協會,協會與專為循環設計的社會企業合作。先把門市回收的寶特瓶、鮮乳空瓶等作為素材,開發成永續時尚商品;由腦麻兒與家長手工製造,再透過超商預購販售,同時實踐環保減塑、循環永續與友善扶助弱勢的社會使命。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