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出走國際,開創在地!達德能源的風電本土化之路

出走國際,開創在地!達德能源的風電本土化之路
撰文: 江欣盈     分類:風力發電     圖檔來源:江欣盈 日期:2022-08-02

今日(8/1)第六屆《今周刊》新能源國際論壇隆重登場,與會者包含英國在台辦事處副代表Tom Burn、經濟部主任秘書陳怡鈴、英國ORE Catapult離岸風電實踐家Ralph Torr、以及國內各大龍頭企業包含達德能源、台亞風能、伯威海事、華南銀行、台灣風能協會及台北大學等,產官學研各領域菁英齊聚一堂。全球綠色金融時代已然開展,擁有世界公認優異風場條件的台灣,將如何透過政府的帶領,將離岸風電產業鏈深入在地,打造專屬台灣的綠色產業商機?

根據2020年美國資訊管理局指出,亞太地區風電產業占比將近全球一半的量能,具備地理優勢的台灣在亞太地區擔任綠能中心的角色,政府與國內外業者合作,積極建立在地供應鏈,特別是在第三階段區塊開發作業公布以後,政府擴大協助廠商在地化投資,目標是讓台灣打入國際離岸風電產業鏈,成為亞太風電市場的領先者。離岸風電關鍵技術皆來自歐洲,因此台灣政府在各個階段訂下不同目標,慢慢學習歐洲的經驗與技術,培養本土實力,先從塔架、水下基礎、以及陸上電力設施工程等台灣相對成熟且有技術競爭力的產業開始,等風場建置經驗成熟後,再慢慢朝更高技術含量的零組件產業升級。

 

達德能源副總經理蔡倩傑表示,雖然國內廠商不多,但每個項目仍然有許多量能,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如果能夠持續跟上國際市場的發展和需求,就能帶動國內整體產業的永續發展。達德能源為資深風電及光電的開發營運商,成立超過20年,與台灣在地產業合作開發八座陸域風場、兩座離岸風電場址,以雲林風場為例,包含台塑重工、俊鼎機械、台灣重山及金豐、宏華營造、華城電機、中興電工、大同等等都是他們的在地合作夥伴。

 

雲林風場在地化 打造國產學習曲線

 

雲林離岸風場面積約82平方公里,設置80支風機,總裝置容量640MW,是台灣首座、也是台電併網中最大的離岸風電機,從前期的調查與分析開始,便有許多國內廠商與學術單位參與。此風場是採取單樁形式,視水深不同,單樁的重量在800到1400噸中間,長度約在55-86公尺之間,40支單樁已由台塑重工完成,轉接段的重要銲接製程則由俊鼎機械負責;風機塔架部分由西門子公司帶來的供應鏈來台灣投資,國產化執行協力公司由CS WIND(重山)與彰化老牌廠商金豐機械合作完成。至於陸上變電站的部分,則是由台灣奇異公司統包承攬,其中主要設備變壓器與配電盤均在台灣採購,變壓器與配電盤皆由在地老經驗的華城、中興電工掌握核心製程。

 

風電產業鏈 開創兆元產業經濟

 

雲林風場水下基礎與陸域設施的檢修維護,都是由達德能源的姐妹公司德唯特(DWT)來承攬,目前已在台灣設立據點。前期是由德國總公司派遣資深的技術員與工程師來台指導帶領,透過一至兩年逐步將技術移轉至在地人才,期待將來能獨立執行運維計畫。更值得一提的是,雲林風場委託德唯特公司建造了台灣第一艘由開發商委託的人員運輸船——風盛一號,未來將用於運維人員的運輸,也帶動國內造船產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台灣風能協會理事長簡連貴表示,離岸風電商業化是一個現象級的過程,每1GW約帶來一至二兆元的產業價值,而雲林風場充分展現了台灣離岸風電各項構件的發展潛能,也落實國產化的決心與行動力。「不要讓猴子去潛水抓魚,也不要讓海豚來摘椰子」蔡倩傑副總經理認為,台灣離岸風電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政府長期且穩定的政策支持,只要鎖定適合國產化的項目,就能讓產業繼續繁盛,吸引更多國內外大型企業投資,以離岸風電開創綠色金融時代,成為護國群山的重要後盾。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