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跟現代管理學之父學永續!從彼得杜拉克身上,看到三個企業經營理念

跟現代管理學之父學永續!從彼得杜拉克身上,看到三個企業經營理念
撰文: 林呈欣     分類:G公司治理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2-07-25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1909-2005)被尊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出生於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的一個基督教信仰的文化環境優越的家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父親阿道夫是當時奧匈帝國財政部長。

杜拉克一生好學、善察、慎思與勤於筆耕,杜拉克自稱為「旁觀者」的新聞工作者,始終思維冷靜、人格獨立、堅持立場,終身有40部著作享譽全球,包括《公司的概念》、《管理的實踐》、《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與《創新與創業精神》等名著。

彼得杜拉克於1931年獲得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上尊敬凱因斯,但跟隨熊彼得;在政治學上主張多元化與中心化。1937年移居美國,1949年設立紐約大學等多所名校的管理學系,2002年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彼得杜拉克一生,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目睹與經歷20世紀從資本主義的工業時代,進入後現代知識型社會的變遷與21世紀的人類發展,提出「知識工作者」、「目標管理」、「民營化」、「非營利組織」、「創新與創業精神」等影響深遠的思想,自命為「社會生態學家」。

 

彼得杜拉克終身熱愛顧問工作和寫作,摘錄自唯一的一本自傳《彼得˙杜拉克 跨越20世紀的一生》*1書中,從他身上三個地方,看得到永續。他瞭解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核心,接著從追求成功轉向追求意義,並終身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認清終身學習與相信機會始終給有準備的人。

 

首先,找到自己存在的核心。

 

在《彼得˙杜拉克 跨越20世紀的一生》(My Personal History)第1章提到:「1939年我執筆的《經濟人的終結》(The End of Economic Man),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在尚未當上英國首相前,在一篇書評中給了該書好評,似乎為我開闢了成為文字工作者的康莊大道」。

 

杜拉克說:「很久以前,我自己定義了成功的定義。我熱愛顧問工作和寫作,當我做這些事時,常常投入到忘了時間。不過,到了現在,對我重要的事,是人生有個美好的結局,以及因為一些有意義的事,而為人所記得」。杜拉克認為「對一些人的人生有貢獻,是個值得追求的目標。我真心希望別人記得我曾經幫助幾個人去做他們想做的事」。就像是杜拉克常常問到:「你希望別人記得你什麼? (What Do You Want to Be Remembered For?)」。

 

同樣的,杜拉克也透過這個問題,讓自己持續自我更新。在《彼得˙杜拉克 跨越20世紀的一生》第27章提到:「1970年代以後,我都做了些什麼事呢? 其實與以前沒有多大差別。同樣在大學教學,兩年出版一本書,也繼續擔任顧問的工作。例如在奇異公司,持續擔任了20年執行長的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在他最初領導奇異公司的五年裡,被譽為「威爾許革命」領航人。我一直擔任他們的顧問多年,最後會中斷顧問職務,是因為威爾許公開說:「彼得˙杜拉克是我們團隊的一員。」在我的信念中,顧問一旦成為組織的一部分,就只有壞處而沒有好處了」。

 

同時也說到,「實際上,我擔任顧問的時間比重,有一半是無報償性(無報酬的公益服務),我轉向為大學、醫院、教會等非營利組織 (NPO)提供服務,這已經行之有年。而過去三年以來,我為非營利組織服務,占了我八成以上的顧問職業時間。正如之前我曾說過,「管理」不是企業的專利」。

 

第二,杜拉克把追求成功,轉向追求意義。

 

杜拉克認為,真正有長遠意義的,是看他對其他人的人生有何貢獻,成為別人的貴人。他透過顧問工作和著作與寫作,幫助很多人釐清他們自己的願景,檢視現實情況,特別是幫別人尋找符合個人的興趣與優點,特別是幫助知識工作者來自我管理以得到具體成果。

 

杜拉克認為,如果你一直在做違背自身價值觀的事情,當你自己不再意識到自己不再認同,對你自己做的那種工作而言非常重要的價值觀時,你必將變得腐敗或憤世。杜拉克的學說,在鼓勵別人換個角度,讓自己開始思考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遠之後的選擇。這種長期展望往往讓眼前的某些情況變得空前清晰。

   

同樣的,杜拉克一生從事顧問工作,指導過不計其數的各類型組織的領袖,並且在自己著作中不斷透過寫作來表明。在《彼得˙杜拉克 跨越20世紀的一生》第12章提到:「我在1934年初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就職的那家弗里德貝格商會,公認是一家優秀的商業銀行,但是,我並沒有打算在銀行界長期安身立命…。凱因斯與熊彼得兩人,並列20世紀地位最崇高的經濟學家,我去聽他的演講,確實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即便如此,我也不打算成為凱因斯的追隨者。在演講會場上,以凱因斯為首的經濟學家們只關注商品的動向,與他們不同之處,在於我側重對人類和社會的關心」。

 

杜拉克認為,能夠度過逆境的企業,就是抱持著對的價值觀、知道自己、相信企業能夠對世界有所貢獻,而不是只懂得拿到企業自身利益與好處的。當我們個人的靈魂受到考驗,或者公司面臨挑戰與困難時,只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夠讓逆境的個人或者企業,願意再試試、多承擔一些責任、願意更多承諾的做下去。也通常是「施比受更有福」。

 

第三,杜拉克堅信「機會不請自來」。

 

 杜拉克認為必須靈活應變,在合適的機會出現時及時把握。他說「過度計畫可能讓你看不到機會。…機會會來敲門,但只敲一次。你必須準備好應門」。在《彼得˙杜拉克 跨越20世紀的一生》第17章提到:「…就在我意氣消沉的時刻,接到了通用汽車的邀請,通用汽車可說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始祖,而領導通用汽車走向中興之道的人,是艾弗雷德.史隆(Alfred Sloan),在他的領導下,引入了世界上第一個名實相副的事業部制度、分權制度。回顧過去,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第20章提到:「…我結束了通用汽車的內部調查,將其集結成《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這本書成了暢銷書…」。

 

在第21章提到:「《公司的概念》也成了被指定為福特汽車重建的教科書…,於1950年開始了通用汽車式的分權化,同樣是把這本書作為教科書,並且和我簽訂了顧問契約…」。

 

以及第24章提到:「…我決定去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書,且和校方談妥了任教條件,交換了工作契約,只等當時的校長,也就是數年後就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簽字。我去了一趟哥倫比亞大學,這才發現艾森豪竟然以財政困難為理由,拒絕簽名。預定的工作意外落空,突然間變成了一個失業人口,我一個人茫茫然走向地鐵站,不料突然撞見一個面熟的舊識,在紐約大學的商學院教書」。「你跑來這裡幹什麼呢? 」他問我,我回答。「我本來要來哥倫比亞大學教管理的,沒想到卻被他們拒絕了」。他說「真的的太巧了,我們學校正準備成立一個管理科系,目前正在尋找適合的教授人選。」幸運女神再度降臨我身邊,當場我們就敲定聘任事宜,僅在一週之後,我就開始在紐約大學工作了,不僅創立了管理學系,同時我也擔任首位系主任的職務…」。

   

杜拉克認為找到自己存在的核心,並且創新與持續埋頭研究這些細節,當突破困境,像是拜運氣所賜,但其實運氣只幫助那些準備好把握機會的人。

 

是否對於矢志推動永續的企業,都該思考從彼得杜拉克身上看到的這三件事,是否就是推動企業永續的重要元素呢?

 

*註:彼得˙杜拉克 跨越20世紀的一生,黃偉民譯 (2022),台北:博雅出版股份有限公司。(ISBN 978-626-95673-0-0)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