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企業可能危害人權嗎?7關鍵問題幫企業解鎖「人權議題」

企業可能危害人權嗎?7關鍵問題幫企業解鎖「人權議題」
撰文: 作者:Jonathan Drimmer et. al./編譯:CSRone 施奕丞     分類:S社會責任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1-03-08

【重點摘要】對企業永續來說,「人權議題」非常難以評量與管理。因為「人權議題」牽涉體制上的事前防範與保護、鑑別、查證、衡量,以及事後的補救。國際非營利倡議組織BSR,日前出具一份報告書,透過檢視澳盛銀行與柬埔寨人權發展間的關係,提出7項關鍵問題,以幫助企業進行辨識、評估與妥善補救人權侵害問題。

 

(本文共同作者包括BSR資深顧問和人權部門主管,他們於2021年1月17日發布一項研究報告,指出7項關鍵問題可以幫助企業釐清「人權議題」。非營利組織BSR(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成立於1992年,旨在為企業提供永續策略、顧問服務、研究和跨產業協商。目前擁有超過250家企業會員,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設有辦事處。)

 

人權議題的重要性在近年來不斷升高,但對企業來說,如何「鑑別」與「解決」人權侵害的風險,卻非常困難。早在2011年聯合國就從「國家」與「企業」的角度,發布「人權議題」準則《工商企業與人權 : 聯合國實踐保護、尊重和補救之指導原則》(The UN Guiding Principles o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UNGPs,編按:原聯結為英文版改連結中文版),希望為那些正在評估人權風險的企業,提供一套原則足以「辨識」或「補救」那對「已經發生」或「目前潛伏」的人權風險。

 

在聯合國這項《指導原則》中常出現一個專有名詞:「適當行動」(appropriate actions),而「適當行動」通常取決於該公司和人權危害負面效應之間關係深淺程度而定。聯合國的《指導原則》提供一套評量框架,認為企業行為和人權問題有三種不同程度的關聯性:造成、加劇、直接關聯 (cause/contribute/directly linked framework),並希望企業依此來訂立明確的適當行動。

 

根據《指導原則》中的第19項原則,企業為降低人權侵害所採取的行動,必須依循工商企業究竟是「造成」還是「加劇」了人權侵害的負面效應? 以及這些負面影響是否與企業的業務、產品或服務有「直接關聯」?而其捲入程度如何?等等。至於企業所必須採取的行為,也會因為「消除負面效應」的程度而有所不同。

 

我們認為,「釐清所有的因素」對管理人權議題至關重要。其中包括:是否企業「造成」人權侵害?企業是否「加劇」這項後果?以及企業決定採取何種行動來防止及降低人權侵害,並提出「補救」方案。所有的過程最重要的第一步,即為「辨識」,清晰辨別出「商業行為」和「侵害人權負面效應」之間的關係。事實上,若以更具前瞻性的角度來觀察人權評估趨勢,若能依循聯合國《指導原則》,採取適當行動來防範並降低人權侵害,這將是企業保障人權的最有力工具。

 

然而,就實際情況來說,想要「辨識」出商業行為和人權侵害的關聯性,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更遑論還要評估其程度?聯合國全球盟約Global Compact加拿大董事會成員、BSR資深顧問Jonathan Drimmer及BSR前任人權部門總監Peter Nestor於2021年1月發表一份白皮書,檢視《OECD跨國企業組織準則》(OECD 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中的案例《澳盛銀行與柬埔寨平等、包容、國際化發展(Equitable Cambodia & Inclusiv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v. ANZ Group & ANZ Royal)》。隨後,他們提出7項關鍵問題,以幫助企業來「辨識」自身商業行為與侵害人權負面效應之間的關聯。

 

企業本身的行為是否會造成人權危害?

企業是否增強、促長、加劇其他方面因素,而造成人權危害?

企業能否知道或預見潛藏的人權危害?

企業營運和人權危害之間的連結有多具體?

企業是否採取相關措施,來防止潛藏的人權危害事件?

企業是否從人權危害事件效應中獲益?

企業的利害關係人、股東們是否認為企業直接導致人權危害?或者認為企業必須提供補救辦法?

 

上述問題以回顧性的方式,來幫助企業針對過去已經發生的商業行為,決定「是否有必要」及「如何制定」關於人權議題的補救措施。若然,企業以前瞻性的角度來看,上述問題同樣能夠幫助企業針對未來,來防止與降低潛在人權危害。這時候,這7項問題就能用下列的形式來詢問:

 

企業營運本身是否會造成負面影響?

在企業參與的活動中,是否會導致負面影響?

根據過去的經驗,是否能依據企業的產業別、設立的地理環境、營運行為等,來鑑別未來可能出現的人權危害?

企業本身的產品、服務、營運與採購模式和其他企業行為相比,是否會造成人權危害?

企業是否有對應措施,來防止可能發生的危害?而這項措施是否足夠理性、適當、專業來應對人權危害風險?

如果這些風險未降低,企業能從這些負面風險中獲得多大的利益?

利害關係人與股東們是否相信企業可能導致或加劇人權危害,或認為企業應提供相應的補救措施?

 

為此,BSR依據上述7項問題,整理出一份工作表,希望能夠幫助企業進行具體的分析。企業若能針對這些問題做回應,就能發展出一套機制以降低或防止人權遭受侵害。同時,也能幫助企業評估現行的行為和人權危害之間存在著何種關係,以及面對企業行動和人權遭受侵害的風險密不可分之際,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企業回應,並採取行動適當補救。

 

本文獲《CSRone》授權刊登,原文:人權問題最棘手,專家7關鍵瞬間解鎖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