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揭開歐盟碳關稅神秘面紗:天底下不再有免費排碳量

揭開歐盟碳關稅神秘面紗:天底下不再有免費排碳量
撰文: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綠色和平專案主任 鄭楚忻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1-08-02

歐盟碳關稅細節公開,臺灣環保署終打破沉默

 

 

今年7月14日,歐盟為達成2030年溫室氣體減55%的目標,正式公布「55套案 (Fit for 55)」,這項法案,涵蓋氣候、能源、建築、碳交易、土地使用、交通運輸和稅賦等面向,其中對臺灣影響最大的將是「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俗稱碳關稅)」的詳細規劃,並預計將於2023年開始實行。

此消息一出,不光讓臺灣產業界提高警覺,也讓環保署終於發聲。在歐盟Fit for 55公布後,環保署表示,歐盟的碳關稅對臺灣而言,代表碳定價將是國際趨勢,臺灣若不收費,未來就是繳給其他政府,因此有必要加速「溫管法」修法,並將碳含量的計算方式補充於草案中。

 

環保署此番發言,對長久以來不斷要求的修法以及制定有效碳定價等訴求的公民團體,無疑是個強心針,希望環保署這次能真正下定決心,加速修法程序並將碳定價相關法條制定一步到位。

 

歐盟Fit for 55概要

 

何時實行: 2023年起開始,預期會有三年的試行期,這期間不實質收費,歐盟對碳價與排放量將採用簡便的計算機制。


課徵部門對象:鋼鐵、水泥、肥料、鋁、電力等高碳排放產業。將來還可能納入煉油業、石化產品等等。


排放涵蓋範圍: 目前僅包含直接排放(範疇一),但需申報電力使用衍生排放。未來將擴大包含間接排放(範疇二)。


課徵方式: 每年五月底前,進口商需申報前一年度進口產品的總碳排放量,以及備齊其所需要購買的憑證總數,申報時也需要提供生產國與生產地已經負擔的碳定價等資訊,用來抵扣其所需要的憑證數量。


費率: 按照歐盟排放交易制度最近一周均價而定。


排放量計算方式: 若進口商無法提供具體數據,將依據歐盟同業中排碳水準最差的10%來計算其排碳量。


罰則: 若進口商未按期繳納排放憑證,將被處以每噸碳排放100歐元的罰款,並事後仍需補足憑證。

 

 

碳關稅對臺灣的經濟衝擊

 

依據德國國際事務與安全研究院的分析,雖然臺灣並非歐盟水泥、肥料、鋁主要進口國,但在鋼鐵上,則為歐盟的第十大貿易夥伴,光是一年內由臺灣出口至歐盟的鋼鐵產量約為110萬噸,出口金額約為8.7億歐元。

 

若歐盟的碳價水準達到每噸80歐元,則臺灣鋼鐵業需要付出的碳關稅將高達7800萬歐元,這筆鉅額相當於當前貿易總額的9%,這也意味著若臺灣在2026年前還未實施任何碳定價措施,那鋼鐵業每年恐將白繳出26億臺幣給歐盟,此金額比臺灣一整年氣候變遷的預算還要高,這也映證目前臺灣運用在氣候變遷上的預算實在是少得可憐。

 

臺灣將如何協助產業免除於歐盟高額的碳關稅收取?未來臺灣若有實施碳定價並且符合歐盟碳價水準,歐盟將會提供碳關稅抵減,如此一來企業所繳交的碳費將能真正留在臺灣並對氣候變遷問題做出貢獻,而不是雙手奉上給歐盟。

 

加上除了歐盟以外,臺灣未來恐怕將面對更大的外貿壓力,美國民主黨參議院黨團亦在近期將提出的3.5兆美元的預算案中,將碳關稅條文(polluter import fee)併同潔淨電力標準、再生能源與電動車賦稅減免等納入其中,將藉由預算調整程序,推動立法。若還是不做好準備,那臺灣的產業國際競爭力,恐怕將面臨巨大的折損。這樣相比之下,臺灣政府是否該加速積極制定碳定價措施,應是再明顯不過。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